思政课一体化,到底是什么,梳理目前众多的研究文章,共识性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一体化,课程内容一体化,课程教学一体化,教学评价一体化,教学研究一体化,资源建设一体化,活动组织一体化,队伍建设一体化,保障机制一体化,等等。但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而言,我们更要弄清楚,思政课一体化“不是什么”这个问题。弄清了不是什么,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一体化是什么,从而在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少走弯路。
首先,一体化不是趋同,而是同中求异,以异促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中小学思政课应该各有侧重,明确定位: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所以,一体化应该是有梯度的一体化。各学段首先要不缺位,把好自己的门,做好自己学段的本职工作。
其次,一体化不是重复,而是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一体化不是要把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思政课中同样的内容各来一遍、炒剩饭,更不是要上成一个模样,而是恰恰相反。特别是在学习方式上,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一体化应该是动态的一体化, 应该是上升着的一体化,各学科在把好自己的门的同时,要左顾右盼,看看别人家的动静;要瞻前顾后,看看前面的学段在做什么,做了什么,再看看后面的学段要做什么。只有这样,思政课才能做到重合而不重复,不断深化、螺旋上升。
第三,一体化不是目的,而是路径,或者说是路径和目的的统一体。课程目标一体化,课程内容一体化,课程教学一体化,实施评价一体化,教学研究一体化,资源建设一体化,活动组织一体化,队伍建设一体化,保障机制一体化,等等,都只是手段,而其背后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不能光凑热闹,搞得轰轰烈烈,但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忘记了我们思政课的初心和使命。
第四,一体化不是单干,而是协同。思政课的一体化,既要有纵向各学段的层层递进,又要有横向各课程、各相关方的密切配合。简单地说,思政课的一体化应该是前后左右上下的“一起化”,思政课的一体化拒绝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倡导集体英雄主义。湖北省教育厅出台《湖北省“大思政课——新时代共同成长工程”实施方案》,打造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共同体,意义正在于此。
最后,一体化不是将来,而是已来。有些老师可能会觉得,一体化跟现在的自己没有关系,只是在将来的某一个时间点,会成为自己的工作或者任务。其实不是这样的,一体化需要从现在开始,或者说是早已经开始了,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从学生的角度看,我们学生的思政课学习早已真真切切地一体化了。我们翻翻小学、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就可以发现,高中思政课中学习的很多内容,在小学、初中阶段早已涉略。从教师的角度看,以高中思政课为例,各模块、各部分之间的内容,也遵循着一体化的设计思路,新教材必修1和必修2、3、4的关系,必修模块和选择性必修模块之间,也存在着一体推进的关系。学生学习已一体化了,而我们教师教学还没反应;课程教材已遵循一体化了,但我们老师还未意识到,这不得不说,是我们思政课教师的失误甚至失责了。幸运的是,从各地的实践看,我省很多地方,也早已开始在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的探索,在一体化协同创新方面的探索,起步早、工作扎实,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所以,一体化不是将来之事,而是已来之事,是现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