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次将那软绵绵、皱巴巴,带着响亮啼哭的小生命抱在怀里时,初为人母的喜悦瞬间将我淹没。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喜悦中渐渐掺杂了迷茫与无助。每一个新妈妈或许都曾在深夜里独自思索,面对这个小小的人儿,我究竟该如何是好?
我害怕自己会过于溺爱,把孩子宠成一个任性的小霸王;又担心自己不够民主,在不经意间变得专横无理,让孩子在我的威严下渐渐疏远。无数次在孩子哭闹、调皮时,我在内心深处反复挣扎,这些反思促使我在某个瞬间忽然明白,换个角度,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或许能找到答案。
就拿吃饭这件小事来说吧,每次吃饭时间一到,我家那小家伙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原本活蹦乱跳的他,一坐到餐桌前就开始拖拖拉拉,勺子在碗里搅来搅去,半天也不见往嘴里送一口饭。饭菜在他眼里仿佛变成了最讨厌的东西,吃两口就开始磨蹭,不是说要喝水,就是要上厕所。我一开始总是忍不住发火,不停地催促,可情况却越来越糟。后来我静下心来想,如果我是孩子,为什么不吃饭呢?是饭菜真的不好吃,还是肚子根本不饿,又或者是玩得正开心,根本不想被吃饭打断?
于是,我开始尝试改变。我会提前询问孩子想吃什么,和他一起去菜市场挑选食材,回家后还让他参与到简单的做饭过程中,比如帮忙洗菜、摆碗筷。这样一来,孩子对吃饭这件事似乎有了更多的期待。吃饭时,我也不再一味地催促,而是和他轻松地聊天,分享学校里有趣的事。慢慢地,孩子吃饭不再那么磨蹭了,甚至还会主动要求添饭。
还有一次,孩子哭着跑回家,告诉我他被同学骂了,希望我能去帮他“教训”那个同学。看着他委屈的小脸,我心里既心疼又纠结。我知道他此刻需要我的支持,可我也明白,如果我真的按照他的要求去做,可能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于是,我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温柔地说:“宝贝,妈妈知道你很生气,被人骂肯定很难受。但妈妈不能去帮你骂回去,因为这样做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你愿意和妈妈说说,他为什么骂你吗?”孩子听了我的话,情绪渐渐平复下来,和我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原来是在课间玩耍时,他不小心碰到了那个同学,对方就骂了他。我和孩子一起分析了这件事,告诉他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先道歉,说清楚不是故意的。如果对方还是不依不饶,就找老师帮忙。孩子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知道,他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处理矛盾。
有一回,家里来了客人,客人的孩子对我儿子最喜欢的小汽车玩具爱不释手。我一时没多想,就把玩具送给了那个孩子。儿子当时就愣住了,眼眶瞬间红了,等客人走后,他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觉得我根本不爱他,把他最心爱的东西送给了别人。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如果我是孩子,心爱的玩具被妈妈轻易送人,我肯定也会伤心欲绝。我连忙向儿子道歉,告诉他妈妈错了,没有经过他的同意就把玩具送人是不尊重他的表现。我还答应他,会再给他买一个一模一样的玩具,并且以后不管做什么决定,都会先和他商量。从那以后,我更加懂得尊重孩子的感受,不再擅自替他做决定。
母子一场,是上天赐予的珍贵缘分,也是无比幸运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是简单的长辈与晚辈的关系,而是相互陪伴、共同成长的伙伴。每一次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都能更加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也能让我们的关系更加亲密。所以,我时常提醒自己,如果我是孩子,我希望父母怎么做?这个简单的问题,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爱,它让我在育儿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行,成为更好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