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时任校长黄解放以及其敏锐的目光和前瞻性的教育思维,提出了“交给学生一把金钥匙”这一独特而富有内涵的办学理念。历经岁月洗礼,熠熠生辉。这一理念自确立起,便如同一根坚韧的纽带,贯穿学校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传承与教育使命。
回溯至 1965 年学校创立之初,彼时的教育环境虽与现今大不相同,但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关注始终如一。在那个百业待兴、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年代,学校创立者们便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致力于为学生打开知识与成长的大门。
在素质教育兴起的浪潮中,学校将 “交给学生一把金钥匙” 化为全面提升学生素养的实践行动。以 “三特” 方针(“学校有特色,班级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为例,学校以书法、国学经典等特色课程为重要抓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艺术与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挖掘自身潜力,发展独特才能。书法练习塑造学生的耐心与专注力,国学经典诵读则传承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美德,这些特色教育活动如同为学生打造了一把把个性化的 “金钥匙”,助力他们开启通往多元发展的大门。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只有打造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为学生递上这把 “金钥匙”。多年来,学校坚持 “走出去学习,请进来培训” 的策略,拓宽教师视野,提升教师境界。教师们通过参与各类培训、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他们将所学知识巧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工具,如同为学生精心打磨 “金钥匙” 的工匠,以专业的素养和敬业的精神,帮助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
学校文化建设同样是 “金钥匙” 理念传承的重要体现。从黄解放作词、王群益谱曲的校歌《金钥匙之歌》中,既能深切感受到这一理念对学生心灵的滋养,更能彰显出学校管理者的智慧。“老师给我一把金钥匙,金钥匙,打开美好心灵大门”,歌词生动地描绘出学校以教育为钥匙,开启学生美好未来的愿景。通过对学生品德的培养,教会他们关爱他人、懂得包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追求知识创新;规范学生行为举止,使其文明优雅;塑造学生坚毅品格,培养正气,这些都为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是 “金钥匙”理念在学生品德与素养培育方面的深度实践。
从学校发展历程中不难发现,“交给学生一把金钥匙” 的办学理念并非一成不变的口号,而是随着时代发展、教育改革不断充实内涵、创新实践的行动指南。它见证了学校从创立之初的艰难探索,到逐步发展壮大,成为鄂南教育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的全过程。这一理念不仅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学子,帮助他们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和打开美好心灵的大门,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人生的道路上自信前行;更在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创新中,彰显出学校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与深刻理解,成为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