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理论 教育 专题 企业 文化 财经 旅游 生活 娱乐 健康 视频 论坛 数字报
  第04版:教育感悟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中小学校报 | 咸宁日报 | 香城都市报 | 政务服务 | 综合资讯
2025年4月30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班主任如何善用班级群平台,占领德育宣传主阵地
咸宁市实验小学 陈晓伟

  在信息化时代,班级QQ群、微信群已成为家校沟通的重要桥梁,也是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作为小学班主任,如何高效利用这些平台,发挥其宣传、引导、凝聚作用,是提升班级管理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一、精准定位:班级群不是“告状群”,而是“成长共同体”

  1. 明确平台功能

  班级群的核心功能是家校协同育人,而非单向信息发布。班主任需将群定位为“家校沟通的纽带、学生成长的记录者、教育理念的传播者”,避免将其异化为“作业通知群”或“教师权威展示台”。

  2. 树立共同目标

  通过群公告或家长会,明确班级群的“三不原则”:不发布负面评价、不讨论敏感话题、不传播未经核实信息。同时,倡导“正向反馈”文化,鼓励家长分享孩子进步的点滴,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

  3. 建立角色分工

  班主任需扮演引导者、协调者、服务者角色,而非“群主权威”。可设立家长志愿者(如信息管理员、活动策划员),协助维护群秩序,减轻教师负担。

  二、内容为王: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态度”的德育内容

  1. 日常德育渗透:小事见真章

  (1) 记录成长瞬间:定期发布学生课堂表现、活动照片(如“今日之星”“劳动小能手”),配以简短点评,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点滴进步。

  (2)分享教育智慧:推送短小精悍的育儿文章(如《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孩子犯错时,家长该说什么》),结合班级案例解读,避免空洞说教。

  (3)传递价值观:在传统节日或重大事件时,设计主题内容(如国庆节推送“爱国故事会”、劳动节发起“家庭劳动打卡”),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

  2. 主题活动策划:线上线下联动

  (1)活动预热:提前发布活动方案(如“亲子阅读月”“文明礼仪挑战赛”),明确参与方式与评价标准,激发家长与学生的积极性。

  (2)过程记录:活动期间,实时分享精彩瞬间(如视频、图片),配以文字说明,增强家长参与感。

  (3) 成果展示:活动结束后,整理学生作品(如手抄报、观后感)在群内展示,并颁发电子奖状,提升学生成就感。

  3. 危机应对引导:传递正能量

  面对校园欺凌、安全事故等敏感事件,班主任需主动发声,避免家长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焦虑。例如,可推送《如何教孩子应对校园冲突》、《儿童安全自护指南》等文章,同时强调学校已采取的防范措施,稳定家长情绪。

  三、互动为要:构建“双向奔赴”的家校沟通模式

  1. 固定互动时间

  设立“班主任答疑日”(如每周五晚8点),集中回复家长疑问,避免信息碎片化。同时,鼓励家长在非紧急情况下私聊沟通,减少群内无效信息。

  2. 创新互动形式

  (1)话题讨论:定期发起教育话题(如“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性”、“电子产品的使用边界”),引导家长分享经验,班主任适时总结提炼,形成教育共识。

  (2)投票调研:针对班级事务(如亲子活动时间、地点,运动会项目),发起投票,让家长参与决策,增强归属感。

  (3) 语音互动:重要通知或复杂问题,可采用语音形式发布,既亲切又避免文字歧义。

  3. 个性化反馈

  对家长在群内的表扬或建议,及时给予回应(如“感谢XX妈妈的建议,我们会考虑调整课间活动安排”)。对个别学生的问题,需私下沟通,保护学生隐私。

  四、风险防范:筑牢班级群“安全防线”

  1. 制定群规,明确边界

  在群公告中明确禁止行为(如广告、拉票、人身攻击),并设立“违规提醒—警告—移出群聊”的三级处理机制。新家长入群时,需签署《群规承诺书》。

  2. 保护隐私,避免过度曝光

  发布学生照片或视频时,需征得家长同意,并避免涉及敏感信息(如家庭住址、成绩排名)。对特殊学生(如学困生、贫困生、单亲家庭),需格外注意保护隐私。

  3. 技术赋能,提升管理效率

  (1)使用群管理工具:如“群助手”功能,设置关键词自动回复(如“作业”自动推送作业清单)。

  (2) 定期备份数据:重要文件(如活动照片、家长反馈)需及时保存至云端,避免信息丢失。

  (3)防范网络风险:不点击陌生链接,不传播未经核实的消息,定期提醒家长防范诈骗。

  五、实践案例:以“班级群”为载体,构建德育生态圈

  1. “21天好习惯养成计划”

  (1)发起阶段:在群内发布计划说明,家长自愿报名,每日打卡记录孩子进步(如“今日独立完成作业”“主动整理书包”)。

  (2)执行阶段:班主任每日汇总打卡情况,制作“成长树”海报,标注每位学生的坚持天数,配以鼓励语(如“XX同学已坚持15天,真棒!”)。

  (3)总结阶段:活动结束后,颁发电子证书,并邀请家长分享感悟,形成正向循环。

  2. “家长微课堂”

  (1)主题设计:根据家长需求(如“幼小衔接”“青春期教育”),邀请专家或优秀家长录制短视频(5-8分钟),在群内分享。

  (2)互动反馈:课后设置问答环节,家长在群内提问,专家或班主任解答,实现“足不出户”的家长培训。

  班级群是班主任的“第二课堂”,是家校共育的“云上桥梁”。善用这一平台,需以“儿童立场”为出发点,以“专业引领”为支撑点,以“情感共鸣”为连接点。唯有如此,方能让班级群真正成为传播正能量、凝聚教育合力的主阵地,让每一颗童心在爱与智慧中茁壮成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 中共咸宁市委宣传部  咸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鄂ICP备06018974号  © 版权所有 咸宁日报社
 
咸宁日报主办 地址:湖北咸宁温泉路26号 邮编:437100  电话:0715-8128155 8128121
 
未经咸宁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180010号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写意空间
   第03版:习作选粹
   第04版:教育感悟
班主任如何善用班级群平台,占领德育宣传主阵地
艺术长廊——美的启蒙
抓小放大,育德润心
我的育儿心得
“交给学生一把金钥匙” 办学理念的历史传承剖析
如果我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