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县人民医院
顺利通过全国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

  本报讯 记者李嘉、通讯员何智报道:近日,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发布《关于胸痛中心第三十四次执行委员会通过首次认证单位公告》,通城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顺利通过基层版转标准版认证,成为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

  胸痛中心是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的快速诊疗通道,目的在于缩短高危胸痛患者的救治时间。

  通城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于2018年9月成立,医院大力整合急诊、心内科、介入室、ICU等优质医疗资源和医术精湛、经验丰富的专家骨干,建立规范化的急性胸痛临床诊疗路径,特别是加大硬件投入,引进先进医疗设备,简化工作程序,畅通绿色通道,并积极与各基层医院建立帮扶协作关系,形成区域救治网络,不断加强全员培训,实现了院内外和院前的无缝隙救治对接。

  胸痛中心是急性胸痛救治网络,为患者构建从发病到救治的全程绿色通道,让患者在120分钟黄金救治时间内被抢救、得到有效救治。

  胸痛中心作为一种全新的医疗模式,通过优化各级医院的急诊救治流程,对急性胸痛为主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能够提高医院综合救治水平,提高急性心梗患者救治成功率并降低死亡率。

  此次通城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基转标”的成功,标志着该中心建设管理体系、软硬件设施、技术力量、质量标准、救治能力等各项指标和数据均达到国家级标准,百姓医疗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胸痛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能得到更多保障。

  链接:

  标准版和基层版胸痛中心有何区别?

  1.标准版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中的五大要素:(1)基本条件与资质:组织机构,人员资质、体系文件、时钟统一、数据填报,重点考查以急诊PCI为主的STEMI救治能力;(2)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及救治:各类胸痛患者的甄别、诊断及处理,强调在临床实践中执行ACS指南:将指南流程化;(3)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紧密合作、提高院前救治能力,医院主动与院前急救系统合作以缩短救治时间;(4)培训与教育:院内、基层医院、社区,胸痛急救的各个环节协调工作,形成合力;(5)持续改进:计划和效果,以缩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总缺血时间为目标,强调逐步改进流程;

  2.基层版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中的五大要素:(1)基本条件与资质:组织机构,人员资质、体系文件、时钟统一、数据填报,重点是考查医院接诊量、基本急救及心血管条件、转运条件;(2)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紧密合作、提高院前救治能力,传输ECG、现场分诊、直达PCI医院或溶栓场所;(3)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与救治:各类胸痛患者的甄别、诊断及处理,强调30分钟内转出/溶栓PPCI及与PCI医院的联络机制;(4)培训与教育:院内、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全员、社区教育、社区大众教育与培训;(5)持续改进:计划和效果,强调保持持续改进的机制,改进效果。

  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标志着医院已经具备独立、快速、有效、安全地进行心血管介入手术能力,大大缩短急性心梗患者救治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更加有效的保证胸痛患者生命健康。

  发生急性胸痛后怎么办?

  第一步:有胸痛,就打120或者就近的胸痛中心电话。千万不要存侥幸心理,尽快拨打120或者就近的胸痛中心电话。部分胸痛患者如果持续胸痛却不去医院就诊,最后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第二步:保持镇定,原地休息。首先要平卧休息,要使病人镇定下来,避免导致心律失常。要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如果病人已摔倒在地下,应原地平卧,注意保暖,不要急于搬上床。任何搬动都会增加病人心脏负担,甚至会危及病人生命。

  第三步:有心梗,通血管。如在急救车上心电图初步诊断有心梗可能,一定要就近转运到就近的胸痛中心进行救治,在医生指导下尽快服用心梗急救药物。采用心脏介入手术开通血管,是急性心梗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发病后120分钟内是“救命”的黄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