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时总是坐不住,小动作多,无法集中注意力;一回到家就看电视;一写作业就会心神不定……近日,许多家长为孩子不自律而苦恼。
什么是自律?市心理咨询师张小可说,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能力。缺少自律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主客观原因的干扰,很难去做好一件事情,达到一定的目标。
如何培养孩子自律?张小可建议,首先,为孩子树立正确榜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自身的行为方式对孩子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原则、注重自我约束,并体现在行动上,就会对孩子起到强有力的模范作用。反之,如果家长喜怒无常、做事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孩子就会学到同样的行为风格。
其次,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到了幼儿时期,孩子逐步发展自律的能力。这时候的家长和老师,应该注意帮助和引导孩子。比如孩子喜欢吃糖,家长可以事先告诉孩子:“桌上有糖,你可以选择吃或者不吃,如果能够坚持到下午还没有吃,就会有更多的糖。”以此让孩子切身地体会到诱惑在自己身边的感觉以及克服诱惑后的心理成就。
同时,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孩子责任心的发展基本上是认识先到位,行为稍滞后。父母不要直接给孩子一个唯一的行为后果,而是给他提供两个以上的选项,提高他的自我管理能力。
最后,适时正确地激励与称赞孩子。当孩子这次做得比上次好时,我们可以夸奖他努力的过程;可以说出我们看到的情景,并告诉孩子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可以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有自制力、自我管理);还可以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