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对于市实验小学的同学们来说格外的“小确幸”,因为他们的课业负担逐渐减轻,而且还迎来了周三的减负新举措。从当天开始,该校推行“周三无作业日”,这在我市尚属首例。
在市实验小学四年级(一)班教室里,孩子们正欢呼雀跃庆祝自己的首个无书面作业日。无作业日当天,老师不再布置任何书面作业。
该校学生欣媛说:“回家后,我可以在家里多练琴、多看书、多运动。”学生皓杨说:“我会和爸爸妈妈去逛街,打羽毛球。我觉得非常开心。”
家长王女士之前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双减”政策出台后,让她和孩子有了更多的亲子互动时间。学校里又推出周三“无书面作业日”新举措,她准备利用周三“无书面作业日”,带着孩子参加更多的亲子活动。“这个新举措非常好啊,我和孩子可以一起逛逛图书馆,做做手工。”
“为贯彻‘双减’政策,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学校在已有减负措施的基础上,推行无作业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留出更多空间。”市实验小学校务委员付来介绍,学校规定周三晚上不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平时,低段孩子是没有书面作业的,中高段孩子每天的学科作业不超三门,合计时间不超一个小时。
如何推行“周三无作业日”?市实验小学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研究出台具体的减负办法。
五一前夕,市实验小学举行校委讨论会,社团活动这个关键词摆上了桌面,开始对“5+2课后延时服务”进行调整,涉及兴趣课程开发、社团项目设置等,工作量庞大繁重。
5月9日晚,市实验小学举行晚托社团工作部署会,发布了咸宁市实验小学晚托社团活动实施方案。
方案明确周三为学校社团活动日。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鼓励学生们参加劳动实践、身体锻炼、亲子阅读、手工制作等活动,为每位学生创造表现自我、求异创新、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引领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为了让周三“无书面作业日”名副其实,该校教师设法让课堂瘦身,琢磨有效的课堂教学,并对作业体系进行优化,把学科教学、德育实践等内容进行融合,让作业变得更加有趣,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其中,快乐轻松地学到知识。
截至目前,该校二至五年级开设了年级社团37个,校级社团59个,包括体育类、艺术类、科技与劳动类、人文类、综合类等96个社团。学生正在自行选择社团活动报名参加。
从积极推行“学校有特色,班级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三特”方针,到开设巴乌、书法、国学三项特色课程,从着力开展第二课堂,编写校本课程教材119本,到研发六大门类共计56门校本课程,实行百班千人走班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