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带量采购”带来了什么?
——看我市如何派发医保政策红包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恬

  自国家实施药品耗材“带量采购”政策以来,市医保局不断优化工作机制,创新药品、耗材带量采购降价成果落地模式,推动药品、耗材在我市轮番降价。

  两年来,这样振奋人心的好消息频频出现,医保政策红利带给了慢性病患者最直接、最实在的优惠,切实有效缓解了患者因药品耗材价格高昂带来的“看病贵”问题,也让他们对美好生活更有盼头。

  1 直击顽疾

  “降”出群众获得感

  咸安区双溪桥镇浮桥村60岁的村民丁旭虎是我市4万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一员。2011年,他因冠心病植入一个支架,当时一个支架2万多元,加上手术配套的球囊、导管、导丝等耗材,以及造影、检查等,总费用达到4万余元。虽经医保报销后,他还自付了2万余元,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仍然负担沉重。

  2021年1月1日,我市同步落地心脏冠脉支架带量采购成果,价格仅是原先价格的零头,正式步入“百元级时代”。

  2021年1月22日,丁旭虎胸痛复发在市中心医院再次植入支架,出院结账时,丁旭虎看着账单上的数字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用的这款进口药物洗脱支架,去年还要8200元,如今仅需648元。像冠脉扩张球囊、精密输液器,包括常年使用的一些慢性病药物,也都降到了‘白菜价’。这项医保政策特别好,实实在在帮我省下了不少钱。”说话间,丁旭虎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支架大幅降价后,患者面对手术有了更好的自主选择性,患者的生命健康得到更大程度的保障。”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说,如今他与患者沟通起来更融洽了,费用的降低提升了医院的形象,减少了医患纠纷。

  其实,在更早之前,丁旭虎就已经尝到了带量采购带来的甜头。

  2019年12月15日,国家“4+7”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扩围在我市落地,药品“断崖式”的降价,在我市掀起了阶段性的购药热潮。

  为确保“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顺利落地,使群众及时用上价格更低廉、质量更高的药品,市医保局就如何落实相关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形成了详细的执行方案。

  市医保局负责人更是带领工作人员前往市直医院对药品价格执行、政策宣传引导、医院HIS系统维护、药品采购及配送到位等情况进行了巡查,直接公布经办人员手机号码,建立微信工作群实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以确保患者在第一时间享受到国家政策带来的红利。

  丁旭虎自去年5月份出院之后,每天服药的种类有7种,其中包含常年吃的降糖、降压以及植入支架后的抗血栓等药物。三种价格昂贵的进口药,降幅都达到90%左右。

  “以前光我一人吃药,就花费了家里一半的收入。现在药品和耗材的降价,让我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日子过得宽裕多了。”丁旭虎说。

  2 主动作为

  解决群众“看病贵”

  在让百姓能“看得起病”这件事上,医保部门坚守使命,主动作为,除了做好落实国家组织集中采购必答题之外,还积极参加各省际联盟药品、医用耗材带量采购,不断扩大集采覆盖范围。

  患者高远由于肝脏不适需长期服用甘草酸二铵。近日,他去买药时发现自己常吃的药降价了,他翻出账本告诉记者:“以前每片6毛左右,现在每片3毛多,降了一半,一年下来的药费能节省3500多块钱。”

  这源于去年底由重庆市、湖北省等八省省际联盟组织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此次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共包含35种常用药品19个短缺药品,涵盖心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糖尿病、消化道疾病等四大类临床常用药,中选结果执行后将有好药便宜药进入患者“药篮子”。

  “与省际区域联盟相比,市州层面人口相对较少,采购体量小,议价能力相对有限,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很有必要,所以,我们积极加入省际区域性联盟带量采购,让更多药品价格降下来。”市医保局医管招采科科长付斌说。

  1月13日,《人民日报》发布了《全国首次中成药集中采购开标中选价格平均降幅42.27%预计每年可节约药费超26亿元》介绍由我省牵头19省开展中成药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我市作为省联采办成员,积极引导本地企业参与到中成药集采中来,既降低药价减轻群众负担,又帮企业以价换量拓宽市场。本次中成药集采中选平均降幅达到42.27%,最大降幅82.63%,预计每年可节约药费超26亿元。

  “以前企业营销成本特别高,中间层层水分,让老百姓看病多花了好多钱,采购联盟现在干的事就是要把这些水分全挤掉。”市医保局上官征被抽调参与这项工作,能挤出产品价格虚高的水分,让他充满了自豪感。

  2020年以来,我市医保部门已组织全市公立医院先后参与22个批次国家、省际药品、耗材集中采购,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等234个常用药品降幅达到53%以上,心脏冠脉支架从14000元降到最高700元,前四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约定任务执行情况均处在全省前三水平,心脏支架集采后一年使用量超集采前4倍,在全省率先落实药品集采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激励政策,已直接为人民群众节约医疗费用6700余万元。

  3 “三医”联动

  构建共赢好局面

  带量采购在啃下“看病贵”这一硬骨头的同时,形成了医保、医院、医药“三医”有效联动,构建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药品和耗材大幅降价后,价格相差如此之大,如何确保质量就成了大众比较关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市医保局提前作部署,想对策。

  “药品和耗材都是要给患者用的,来不得一丝一毫马虎,也容不得半分侥幸。”市医保局招标采购负责人表示,去年6月,国家医保局与北京市卫健委共同组织北京市20家大型三甲医院,联合开展了集采中选产品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真实世界研究,经过两年时间对11万个真实世界临床诊疗病例数据研究分析,集中带量采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与原研药在临床上具有等效性。

  为防止中标企业因价格下降而降低质量,或供货不到位,除了明确部门分工,药监部门加强监管以外,医保部门还建立了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对医药机构违反合同约定、扰乱采购秩序等违法违规、有悖诚信和公平竞争的行为予以惩戒,情节严重的取消失信企业产品挂网、投标或配送资格。

  “只有选择合理利润,告别扭曲价格,才能赢得市场。”真奥药业集团负责集采招标的负责人表示,集采明确市场用量,对企业来说吸引力很大,减去中间环节,也避免了高昂的流通成本,再加上医保预付货款、缩短结算周期、确保医院使用等配套政策,解除了企业的后顾之忧,之后也能够集中精力搞研发。

  药品耗材带量采购的实施,大大降低了医院的药占比和耗占比;全面实行药品耗材零加成政策,大大减轻了患者看病的经济负担。医疗机构“零利润”,要让百姓实实在在用到带量采购的药品耗材,还需要进一步调动医疗机构的积极性。为此,市医保局在全省率先落地集采结余留用激励政策,精准测算每批次集采降价药品、医用耗材节省的医保基金,切实按政策比例奖励到参与集采的每家医疗机构手中,提升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与集中采购改革的积极性。

  两年多来,市医保局把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有效推进“三医”联动,进一步降低我市药品耗材的价格和医疗机构运行成本,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提高了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最终实现产品使用广、效果好、价格低,医保、医院、企业、群众都满意。

  为了更大限度地惠及于民,目前,市医保局鼓励医保定点民营医疗机构参与国家第七批药品带量采购,并正在统计上报中。

  同时,全力服务抗疫大局,积极参与全省新冠肺炎核酸检测试剂集中采购,推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价格从最初的260元/人次降至现在的40元/人次,实现“五连降”切实减轻群众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