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时近9个月的“咸宁之美”H5栏目,按路、花、山、水等章节推出24期系列H5,全方位展示咸宁优质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魅力。
作为一种集音画互动功能于一体的新媒体表现形式,在各种软件的配合辅助下制作H5,说不上是件难事,但想要做好也绝非易事。其中,策划、编排、设计、文案、音效、互动等环节,一个都不能少。而我们作为H5的初学者,几乎都是全程在尝试中探索,在实践中学习。可以说,“咸宁之美”H5系列能够获评本报月度总编辑奖,既得益于有谋划的前提,又得益于有创造的行动。
全局思维,长远规划
写文章要谋篇布局,做H5同样也是如此。“咸宁之美”H5系列从一开始就被指定为年度计划,这就意味着不能只片面地理解咸宁的美。根据宣传的方向和重点,我们将咸宁能够物化的美做了一个粗的框架提纲,其中就包含了以山水霞光为重点的自然景观美,以“红”“绿”“蓝”为题的人文美,以林果花鸟为对象的生态美,和以温泉、桂花、竹子、风味等元素为核心的地域特色美,以及反映乡村、城镇变化的发展之美。
搭建好框架才能有条不紊地、尽可能全貌地展现咸宁的特色之美。在此过程中,我们也适时考虑了每一期的推送时间节点、主题与四时景致的对应,与政策导向的呼应,与节庆假日的对应,以及与当下报道重点的呼应,力争做到有张有弛,有趣有味,从而引发共鸣。
思想贯穿,有点有面
制作中,我们始终把“为什么宣传”和“宣传为了什么”放在中心位置,坚持在传递咸宁美丽景致的同时,融入咸宁的特色和发展成就。每期主题在结构上都有一致性,大致可概括为封面、序、引言、组图、结语和总目录等几个部分。文字上,力争用最精简的文字和最新的数据勾勒咸宁在某一方面的状貌,并做到层层递进,展现咸宁未来的发展蓝图。同时,注重以文字之美传递咸宁之美,做到每期用一小段诗意的语言开篇,既开门见山报告主题,又引人入胜为美景铺道。
水墨艺术,装点自然
近一年来,我们集中搜集了咸宁近几年具有代表性的美景摄影作品,并依主题分类整理,分别围绕摄影师所表现的画面主题,在页面设计上进行对接,既凸显设计思想和美感,又不喧宾夺主。
可以说,这24期作品,既从整体上确保了设计风格的统一,用各种水墨、水彩、水粉、手绘等绘画艺术元素装裱,达到封面封底在主题设计上的首尾呼应,以及字体风格上的主题贴近,形成最佳的观感体验,又通过运用各种动态效果和动态图片,来增加页面画质的灵动感,达到视觉冲击力与趣味性的相融相生。同时,通过在每期都设置总目录,既方便阅览往期内容,又方便用户之间的互动,使咸宁的每一种美实现关联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