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3日 星期
谨防疟疾,别让蚊子“盯”上你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念 通讯员 姚国薇

  4月26日是“全国疟疾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防止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针对一些疟疾常见问题,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科科长刘城对此进行了解答。

  记者:目前疟疾流行概况如何?

  刘城: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也是全球广泛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疟疾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和南美。我国每年仍有2000多例输入性疟疾,国内传播媒介等流行因素尚未根本改变,境外输入疟疾引起再传播的风险持续存在。

  我市已连续9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在2016年达到消除疟疾标准。但自2013年以来,我市平均每年报告2-3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我市各县市区均为潜在疟疾再传播风险地区,依然有境外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疟疾爆发的可能。

  记者:什么是疟疾?哪些人容易得疟疾?

  刘城:疟疾,是由按蚊叮咬人体后而感染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通常又叫“冷热病”“打摆子”“发疟子”。带有疟原虫的蚊子叮咬人体后,把疟原虫注入人体,10-20 天后就会发病。

  我市已无本地疟疾病例,到热带地方如非洲、东南亚疟疾高度流行地区旅游或者劳务人员,应注意防范疟疾。

  记者:疟疾的传染源是什么?传播方式又有哪些呢?

  刘城:疟疾的传染源是现症病人或者无症状带虫者,当其末梢血中存在配子体的时候才具有传染性。

  疟疾的传播方式有两种:蚊媒传播、血液传播。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我市目前存在的传播媒介是中华按蚊,间日疟原虫可以经中华按蚊感染到人身上,按蚊叮刺吸入患者或带虫者的血后,再叮刺吸入正常人的血时,就将疟原虫传给人。血液传播是因胎盘受损或在分娩过程中,患疟疾或带疟原虫的母体的血污染胎儿伤口,由母体传给胎儿,造成先天性疟疾;也可因输入感染了疟原虫的血液而被感染。

  记者:疟疾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刘城:典型的疟疾发作过程分为发冷期或寒战期、发热期、出汗期和间歇期。发作前几天,每天或隔天可有程度不同的发烧,同时伴有疲劳、头痛、腰背痛、肌肉酸痛、厌食、全身或腹部不适、轻度腹泻和怕冷等前驱症状。如果疟原虫侵入脑部血管,则会导致最为严重的脑型疟疾,这通常会造成病者昏迷甚至死亡。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会非常高。

  记者:得了疟疾后,治疗的关键是什么?有没有特效药物?

  刘城:根治疟疾要规范,全程、足量服药最关键。疟疾是一种可治愈的传染病,在治疗上已经有很多高效的抗疟药,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青蒿素,对疟疾有很好治疗效果。

  病人要积极配合,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早康复,否则很容易造成病情延误,导致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此外,患间日疟和卵形疟病例治愈后,第二年3-4月份还要进行休止期治疗。

  记者:为什么要进行疟疾休止期治疗?如何进行休止期治疗?

  刘城:人得了疟疾后,会发冷发热、贫血黄疸,严重的会造成死亡,对人体的危害很大。感染于人体的疟原虫十分顽固,治疗一次往往不能将疟原虫彻底杀灭,不易断根。在冬春季疟疾传播休止期对上一年得过疟疾的病人再次治疗,是为了杀灭体内残存的疟原虫,达到根治的目的。因此,有必要开展春季休止期治疗,减少该地疟疾的传播风险。

  上一年的疟疾病人,按照当地疾控部门提供的药物进行服药,开展休止期治疗,有专人负责送药,并确保服药到位。

  记者:疟疾在非洲、东南亚比较常见,对于到这些地方务工或者旅游的人,怎样做好预防措施,避免感染上疟疾?

  刘城: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防蚊虫叮咬最重要,要改变露宿习惯。要做好个人防护,可穿适当的衣物,如长袖、长裤。特别是在户外,暴露皮肤可涂抹驱蚊剂。做好家庭防护,可使用蚊帐、纱门、纱窗,睡前在卧室喷洒灭蚊药。搞好周围环境卫生,清除垃圾、杂草、填平污水坑,做好灭蚊工作。出国前应当了解目的地的疟疾流行状况,从非洲、中南美洲、东南亚返回后,出现发冷、发热、出汗、乏力等症状,应主动告知医护人员旅行史,要重点查一下是否患上疟疾。一旦感染疟疾,应按照医嘱全程、足量服药,避免出现复发和耐药。

2021年4月23日 星期

第05版:健康咸宁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