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阅读愈发成为了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越发不知道,我们究竟是为什么要阅读,怎样去阅读。
这些年,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化源自互联网,它所带来的各种信息以古典时代不能想象的几何级数在增长,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种变化,历史上只有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带给世界的变化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但当我们徜徉在信息的海洋中,随意选择,随心阅读时,却不无悲怆地发现碎片化、扁平化的信息、咨询、感悟、体验正在分割、侵蚀着我们,擅长复制的网络语言越来越浅白,思想的深度、生活的厚度越来越肤浅。
我们明明知道去除平庸与浮躁、孤独与惰性最重要的途径依然是阅读,但我们仍然习惯性接受扁平、碎片化的信息。这是因为,工作的压力更大了,物欲与身体跑得太快,灵魂的步子跟不上来。
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还是靠阅读。有人说,人之所以是一个人,而不是其他人,主要基于一个人的阅读史所赋予他的知识结构、心灵体验以及行为方式。因此,读什么、如何读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存在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换言之,所读即所是。
这告诉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面。一个人在达到一定年龄后,容易陷入知识结构的固化和认知抵触,躲在原有的知识掩体里拒绝新知,于是“智障”便发生了。
阅读就要做到高质量的阅读,除了谨慎地选择阅读内容,还需要正确的阅读方法。兴味与洞见是阅读的指引与动力,而补充知识的短板,填充精神的缺陷则是阅读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