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3日是第二十个世界肾脏日,主题是: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
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影响超过8.5亿人,若不及时干预,肾病可能进展至肾衰竭,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预计到2040年,CKD将成为全球导致预期寿命缩短的第五大病因。
肾脏是代谢人体废物的主要器官,同时其还有维持体液平衡、调节血压、促进红细胞生成的功能。而肾衰竭则是一种不可逆的疾病,无论是急性肾衰竭还是慢性肾衰竭,一经确诊,患者生命安全便会受到威胁。
就目前现实情况而言,近年来我国肾衰竭患者呈现逐年增多的发展趋势,究其根源,这与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环境污染的加剧、慢性疾病高发等有着一定关系。本期主要对这方面知识内容进行全面科普,以期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肾脏健康的关注,降低肾衰竭的发病率。
为什么肾衰竭越来越多
环境影响。从宏观角度出发来看,环境污染、饮水质量不达标,比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废水、化肥残留等导致有害物质、污染物随处传播,身处这种区域环境的人群,自身肾脏功能便会受到较大损害,长此以往,肾衰竭患病风险就会大幅升高。而部分职业环境长时间暴露于毒化学品、重金属离子区域的人群,一旦防护措施不到位,随时间推移,患上肾衰竭的风险也会增加。
生活方式不健康。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快,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并不健康,不规律的饮食、经常熬夜,尤其习惯高盐、高脂、高糖饮食及长期吸烟、酗酒人群,这些生活习惯都会对自身肾脏功能产生较大损害,继而增加肾衰竭发病风险。
慢性疾病。现阶段我国慢性疾病人群逐年增多,而糖尿病、高血压人群相较于正常人而言,自身患上肾衰竭的风险也会大幅升高。比如血压、血糖长时间不稳定,便会对肾脏造成损伤(高血压会导致肾小球、肾小管压力升高,损害肾功能;高血糖会直接损害肾脏小血管),这类慢性疾病患者,若病情长期控制不佳,便会累及肾脏,患者会因此出现慢性肾病,随时间推移最终便会发展为肾衰竭。
早期筛查及预防意识弱。人们对肾脏疾病缺乏早期筛查意识,自身尚未形成正确的预防意识,也是当今肾衰竭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很多人虽然都知道肾脏器官的功能特征,也了解一些肾脏健康知识,但本质上仍然没有深入认识到肾脏疾病或者肾衰竭对自己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危害性。尤其肾脏疾病早期隐匿性强,患者临床几乎没有什么异常症状,导致大部分人会忽略早期筛查;最终便会造成肾脏疾病未及时发现、及时干预,直至出现症状,一经确诊,可能已经是慢性肾衰竭或者急性肾衰竭,此时患者治疗预后效果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肾衰竭早期信号不可忽视
蛋白尿合并高血压。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重要信号,是肾脏受损的早期表现之一。当肾小球滤过膜受损时,会导致蛋白质从尿液中排出,形成蛋白尿。长期蛋白尿不仅会加重肾脏负担,还会引起低蛋白血症、水肿等并发症。
高血压与蛋白尿相互影响,加速肾脏疾病的进展,也是导致肾脏损伤的重要因素。通常高血压会加速肾脏动脉硬化的进程,进而损害肾功能。
糖尿病合并肌酐升高。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会损害全身多个器官,包括肾脏。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肌酐是肾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之一,当肾脏排泄功能下降时,会导致血液中肌酐浓度升高。
糖尿病可因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而并发肾脏损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当肌酐水平升高时,哪怕是刚刚超标,都表明其肾脏已受到明显损害。
肌酐水平升高。肌酐水平升高是肾脏疾病进展的重要标志,表明肾脏排毒功能下降。当肌酐水平超过265μmol/L时,通常意味着肾脏功能已经受损,进入肾功能不全阶段。
此阶段,即便没有其他明显症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这是肾脏功能受损的早期表现。如不积极治疗,病情将持续恶化,最终可发展为肾衰竭、尿毒症。
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ml/min。肾小球滤过率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肾脏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毒素的能力。
正常成人肾小球滤过率约为90-120ml/min。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ml/min时,说明肾脏疾病已处于较为严重的阶段。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由肾脏受损、有效血容量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率下降等原因导致。如果肾小球滤过率继续下降,很快进入肾衰竭期。
预防肾衰竭,需高度关注蛋白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状况,以及肌酐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
一旦出现相关信号,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减轻肾脏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如何降低肾衰竭发生率
做好全方位的健康宣教。要想降低肾衰竭发生率,医疗机构及相关卫健部门人员应先从做好全方位的健康宣教层面入手,让大众真正了解肾脏疾病、肾衰竭的危害,罗列科普各类引发肾衰竭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形成周期性开设肾脏健康知识宣教活动的模式,确保大众充分重视肾脏健康,主动从饮食、生活方式调节等层面入手,改变不好的生活习惯,这也是降低肾衰竭发生率的必要条件。
养成健康的饮食作息习惯。患有慢性病人群,必须戒烟戒酒,并坚定口味清淡、少食多餐的基本原则,避免高盐、高糖、高脂饮食,适度多吃新鲜的应季蔬菜水果。日常生活期间,规律作息,拒绝熬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这都是降低肾衰竭发生率的关键举措。
注重早期筛查。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高危职业人群,坚持每年体检同时更要有意识地加强防护,特别是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或者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更要定期进行尿检、血压测量、血糖检测等,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肾脏疾病,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避免发展成肾衰竭。
提高预防意识。明确肾脏疾病早期预防的重要性,其实即使患上肾病(肾炎等),但只要发现及时、尽早干预、治疗得当,谨遵医嘱行事,患者病情也能得到长久控制,不会发展为肾衰竭。而本质上,对于大众来说,我们唯有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层面入手,才能真正远离肾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