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之后如何养生?
本报记者 李嘉 通讯员 冯恩荣

  8月10日进入末伏,此时长夏未尽,余暑未消,虽然炎炎夏日告一段落,天气逐渐变得凉爽,但面对肆虐的“秋老虎”,人们不可掉以轻心。三伏之后有什么养生秘诀?8月16日,记者来到市中医医院请专家支招。

  “三伏之后早晚凉爽一些,中午仍然暑气逼人,此时 ‘秋老虎’肆虐,暑邪容易耗气伤津,需加强防治未病。”市中医医院健康管理·治未病科副主任熊小燕表示,三伏之后主要从防暑降温、饮食调节、合理运动、中医调养等方面进行养生。

  防暑降温不可贪凉

  “‘秋老虎’发威时,暑气更加逼人,人们防暑降温仍要继续,以防中暑。”熊小燕介绍,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外出应注意防晒,做好防护措施,如打伞、戴遮阳帽等,出汗较多时要及时补充水分。

  俗话说“二十四个秋老虎”,立秋节气之后的二十四天,依旧闷热难耐。此时,如果长期直吹空调,就容易出现腹痛、吐泻、腰肩疼痛等症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空调病”。

  熊小燕提醒,三伏之后不可盲目贪凉,吹空调降温要适度, 可将温度设定在25℃~27℃,空调开放时间不宜过长,晚上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即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

  出现“空调病”怎么办?熊小燕说:“长期处于空调环境可以喝点姜汤,姜汤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等功能,能有效防治‘空调病’。如果有慢性病,如哮喘、胃肠功能较弱的人,则更该少开空调。”

  饮食重在滋阴润燥

  “三伏之后正式进入秋季,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因此,秋季养生重在养肺。”熊小燕表示,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候逐渐干燥,很容易伤及肺阴,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

  她建议,可以多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百合莲子汤、百合脯、银耳、梨子、莲藕、乌鸡、猪肺、豆浆、蜂蜜、核桃等,这些食物可以起到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

  此外,秋季雨水多,湿热交加易伤脾,容易出现饮食不化、倦怠、恶心等症状,饮食应注意养护脾胃。此时,应适当多吃山药、芡实、小米、赤小豆、豇豆等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

  “饮食也不要过于清淡,鸭肉、鱼、猪瘦肉、海产品、泥鳅等肉类,既清热又有补益作用,可以放心食用。”熊小燕叮嘱。

  作息运动适当调整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进入秋天,人们很容易出现“秋乏”,这是因为经过昼长夜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出伏以后很容感到疲乏。

  “‘秋乏’其实就是人体对盛夏超长消耗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这时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熊小燕建议,大家要保证充足睡眠,早点睡,睡眠时间适当比夏天增加1小时。

  熊小燕认为,适量的户外运动可以促进脾气运化、改善胃口。进入末伏天后,湿热仍比较重,因此户外运动要以出微汗为宜,切忌大汗淋漓。

  “运动健身时要坚持适量原则,不可做剧烈运动,宜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熊小燕表示,初秋早晚天气凉爽,是户外运动的最佳时间,在锻炼的同时,应注意补充水分。

  除了饮食调节、调整作息、合理运动等方式,熊小燕建议,大家可以结合自己身体状况,进行中医调理,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从立秋到秋分,此时余暑未消,暑湿之邪很容易伤脾胃,引发各种疾病。通过穴位按摩、艾灸、刮痧、拔罐、针灸、茶饮、膏方等疗法,也可以帮助人们降服‘秋老虎’。”熊小燕介绍,市中医医院健康管理·治未病科门诊每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上午安排专家坐诊,据初步统计,今年1-6月接诊5473人次,欢迎广大市民前往咨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