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物养生 莫先口齿
——读“经典”谈口腔保健
石欣 咸宁麻塘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口腔是人体最繁忙的通道之一,经过口腔,我们每个人一生要消耗大约40吨食物。我国古代医家早就认识到口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医书《直指方》中有“百物养生,莫先口齿”的记载,其含义是不言自明的。如果不重视口齿保健,牙齿过早脱落,必然影响食物的摄入和营养的吸收,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现代医学也证实,凡是长寿老人,其口腔中总是存有一定数量的自然牙齿。

  一、口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人体气血津液通过经脉上注于口,使口得以发挥其纳谷辨味、磨谷言语的生理功能。中医理论认为,口与脏腑经络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生理联系。

  口为脾之开窍

  《黄帝内经》明言脾开窍于口,论中有多处论述脾与口的关系,诸如“脾主口……在窍为口”“口唇者,脾之官也”“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这些说法均从不同角度指出口进饮食、司口味等功能均与脾运化功能有关。脾气健旺,则津液上注口腔,唇红而润泽,舌下金津、玉液二穴得以泌津液以助消化,而食欲旺盛,口味正常。

  口为胃之门户

  胃为水谷之海,口为胃之门户,是饮食物进入胃中的必经之路。口与胃关系密切。《黄帝内经》指出:“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从经络运行角度看,足阳明胃经过上龈,手阳明大肠经过下龈,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由此进一步加强了口与脾、胃、肠的生理联系。

  齿赖肾精以固

  足少阴肾经也系舌本,连舌下,并与齿相连。关于齿与肾的关系,有肾主骨,齿为骨之余之说。说明人体骨、齿是否坚固均与肾中精气的盛衰有关。若肾气虚衰,肾精亏耗,齿失所养,则牙齿疏隙易摇。

  口与经络联系广泛

  口为经脉循行的要冲,循行于口的经脉主要有:足阳明胃经(过上齿龈)、手阳明大肠经(偱下齿龈)、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肾经(至舌本、进咽喉)、手少阴心经(系舌本)、手太阳小肠经(上?抵鼻)、足厥阴肝经(络舌本,循唇内,环口唇)、手少阳三焦经(下颊至? )、督脉(至上唇部)、任脉(环行口唇)、冲脉(别络唇口)。

  二、口腔健康的防护知识

  1.漱津咽唾 唾液俗称口水,为津液所化。中医认为,它是一种与生命密切相关的天然补品,所以古人给予“玉泉”、“琼浆”、“金津玉液”、“甘露”、“华池之水”等美称。漱津咽唾,古称“胎食”是古代非常倡导的一种强身方法。漱津咽唾常食法:平心静气,以舌舔上.或将舌伸到上颌牙齿外侧,上下搅动,然后伸向里侧,再上下左右搅动,古人称其为“赤龙搅天池”,待到唾液满口时,再分3次把津液咽下,并以意念送到丹田。或者与叩齿配合进行,先叩齿,后漱津咽唾。每次三度九咽,时间以早晚为好。

  2.口宜勤漱 《礼记》谓:“鸡初鸣,咸盥漱”,《诸病源候论》说,“食毕常漱口数过,不尔,使人病龋齿”,《千金方》亦说:“食毕当漱口数过,令人牙齿不败口香”。漱口能除口中的浊气和食物残渣,清洁口齿。一日三餐之后,或平时甜食皆需漱口。漱口的方法很多,如水漱、茶漱、津漱、盐水漱、食醋漱、中药泡水漱等,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用。

  3.齿宜常叩 晋代葛洪《抱朴子》一书指出:“清晨叩齿三百过者,永不动摇”。《诸病源侯论》说;“鸡鸣时,常叩齿,三十六下,长行之,齿不蠹虫,令人齿牢”。自古以来,很多长寿者,都重视和受益于叩齿保健,尤其清晨叩齿意义更大。叩齿的具体方论是:排除杂念、思想放松,口唇轻闭,先叩臼齿50下,次叩门牙50下,再错牙叩大齿部位50下。每日早晚各作一次,亦可增加叩齿次数。

  4.饮食保健 减少添加糖、碳酸饮料及烟酒,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适量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