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6日是第16个“全国疟疾日”,宣传主题为“谨防输入性疟疾,持续巩固消除成果”。
“2021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获得无疟疾认证,我市目前也没有本地疟疾病例。”咸宁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潘登对记者说,但对于出境人员来说,出国前应了解目的地的疟疾流行情况,还应尽量避免野外露营,防止蚊虫叮咬。
潘登介绍,疟疾在全球范围流行依然十分严重,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受到疟疾威胁,多数病例分布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12月发布的最新《世界疟疾报告》,2020年,全球估计有2.41亿例疟疾病例;2021年,全球新增疟疾病例达到了247万例,其中有61.9万人死亡,而95%的疟疾病例都出现在非洲地区。
而在中国,疟疾曾在我国流行非常严重,上世纪40年代最高年发病人数达3000万。2016年,中国报告最后一例本土感染的疟疾病例;2017年,我国首次实现全国没有本地疟疾病例;2021年6月30日,中国正式通过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认证,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疾病防控成果。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疟疾有四种类型: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在我国,主要为恶性疟和间日疟。其中恶性疟病人多突然发病,高热者多见,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情可迅速恶化甚至死亡,若能及时治疗,多数病例预后良好。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而蚊子是传播疟疾的元凶,但不是所有的蚊子都携带疟原虫,只有按蚊(蚊子的一种)才传播疟疾。
中国常见的四大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和雷氏按蚊。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翅膀大且有斑点,而且停止不动时腹部会翘起与停留面保持一定角度。其中雷氏按蚊主要生活在我国广大的低山丘陵地区,平时喜欢呆在室内,是我国疟疾最重要的传播者。
当蚊子叮咬疟疾病人时,疟原虫会随着病人的血液进入到蚊子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繁殖,蚊子体内满布疟原虫,这时蚊子再去叮咬健康人,健康人就会染上疟原虫。
疟疾的主要症状是发冷、发热、出汗。每天、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几次以后可出现贫血和脾肿大。重症病例可出现昏迷乃至死亡。患有严重疟疾的儿童常常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病症:严重贫血,与代谢性酸中毒相关的呼吸窘迫,或脑型疟。成人也频频出现多脏器病症。在疟疾流行地区,人们可能产生局部免疫力,导致出现无症状感染。
“预防疟疾最好的办法,就是防止蚊虫叮咬。”潘登说,应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黄昏和夜晚)到野外活动。如必须在户外工作或活动,可穿长袖衣和长裤,皮肤裸露处可涂抹驱避剂。睡前可在卧室喷洒杀虫剂或使用蚊香。睡觉时使用蚊帐或长效蚊帐。房屋安装纱门、纱窗。
对于出境人员,出国前应当了解目的地的疟疾流行状况,可以到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是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进行咨询。进入疟疾流行区,尤其是到非洲、东南亚等高疟区打工、经商、旅游的人员,应尽量避免野外露营,可使用蚊帐防蚊、蚊香驱蚊、驱蚊剂涂抹暴露皮肤防止蚊虫叮咬等。
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或近两周内有输血史者,当出现发热情况时,应考虑疟疾的可能性。过去曾患过疟疾的病人,当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时,应考虑复发的可能。
当有上述情况发生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便于正确诊断,一旦确诊为疟疾,需按医嘱全程、规范服用抗疟药。
目前,临床上还没有针对疟疾的成熟疫苗上市,药物治疗是目前唯一的救治方式。想要根治疟疾,全程、足量服药最为关键。疟疾在治疗上有很多高效药物,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有氯喹和伯喹。针对疟疾,特别是恶性疟疾,现有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
相关链接:
疟疾是全世界最严重的传染疾病之一,从谈“疟”色变到实现无疟疾,中国的消除疟疾之路,离不开青蒿素以及它的发现者屠呦呦。
自上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青蒿素类抗疟药成为疟疾肆虐地区的救命药,据世卫组织不完全统计,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5年,屠呦呦凭借“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提出了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疗法”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