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窄巷子两里半
郑安国(通山)

  前年深秋时节,我去四川,回程在成都逗留了两日,去宽窄巷子逛了三趟。留在印象里,很有意味的是那优雅其间的小资闲适,那街头巷尾的花样年华,门庭坊前的风尚格调,茶熏水润的怡然时光,留在老巷的妙言睿语……

  宽窄巷子在成都城区中心靠西的一隅,号称“最成都”的地方,也是游客最爱流连之处。这个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组成的步行街,实是清朝古街道。这里一直在新旧因素的醇化中嬗变着,热闹不已,其声名一再享誉四方,不光为外地人交口称赞,而且,连极其挑剔的本地人也毫不见外地认定这里是最有特色的文化地带,是他们城市的“第一会客厅”。

  在巷子的宽窄间徜徉,人流过眼,商铺如烟,淡漠时间,让心神安宁,步履缓慢。于是,心情与闲散结伴,在随意中与路人擦肩而过,与旁人背靠背地坐在一起,哪怕有不经意的失敬,也没有人会计较动气,因为在这里,你就像是在自己家的客厅里。

  走尽巷子二里半,看完的是门脸,带不走的是庭院。

  譬如听香与花间。仅仅店名就有足够的魅力引人寻味而来,在听香,可以品茶、聊天。与听香毗邻的花间则是另外一种相似味道的浪漫情怀,宽巷子16号的中式院子,一进门就是一扇照壁似的屏风,然后有一截真正的青石古道通向花间小院,按照通常的理解,这应该是点明主题的地方。很规矩的四合院,被营造出了三排丰富生动的房屋开间。那些花束纱幔,窗格珠帘中透出的鸟语花香,都是优雅景致的小憩空间。

  既然叫做窄巷子,它便多少有点屈居在宽巷子之后的意思。窄巷子并不窄,比宽巷子少那么一点点的尺寸只是名称上的说法,实际上,院子套院子的格局仍然是风流大气的模样,携带着它特有的文化符号,这里在宽窄巷子重新打造时继续把一个略显瘦削的历史背景光彩的交代给大众。到了井巷子,才发现这里已经无所谓宽与不宽。这里实际上只留下半边街了,它坐北朝南,后背与窄巷子襟袢相连。十好几家花车店和十几家各具特色的院子都在经营着趣味横生的大众口味饮食,或是在卖一些古董和特色玩具。

  仅仅作为宽窄巷子边上一个完全合理的自然组成,它不需要与另外两条巷子去比较宽窄长短,因此,井巷子的大名总在人们的顺口和不顺口,或者是想起想不起中,不经意地就被省略掉了。井巷子所具有的品质与前面两条巷子有着同样的历史分量,它的半边街的模样更加表明了它的沧桑。

  走完整个宽窄巷子,我都不禁要回顾起那些院落的美妙名字,于是心中会顿生一种对古典大美的崇敬与怜爱。朦胧画影,耳畔私语,把自己放进宽窄巷子的深处,感受下午茶的情调和夜色阑珊的迷人,时光也便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