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出血热吗?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念

  近日,出血热相关话题冲上社交媒体热搜榜,引发关注。什么是出血热?如何传播?如何预防?市疾控中心有关专家对此进行了介绍。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出血热病死率很高,被老鼠咬到、或食用了老鼠爬过的食物和水、接触到带有病毒的老鼠血液、尿液、粪便等,都有可能传染上出血热。人群普遍易感,在常有野外工作的农民,或从事农业产业、粮食加工的工人等群体中发病率高。

  人感染汉坦病毒后潜伏期通常为7-14天,也偶见短至4天或长至2个月者。典型临床表现具有三大主征,即发热、出血和肾损害。具体有三痛:头痛、腰痛以及眼眶痛,三红: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三点:软腭、腋下、胸背部出血。

  发病前1个月内有鼠类接触史或看见过老鼠、鼠排泄物、或者去过野外老鼠有可能生存的地方游玩,在荒草地上坐卧、露营;或所处地区为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区等,可高度怀疑流行性出血热,应及时就医,并告之医生可能感染流行性出血热。

  早期出血热的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由于出血热发病急、进展快,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并处理,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因此在出现发热等症状后,市民应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出血热有以下传播方式:接触传播,由带病毒动物咬伤或鼠的排泄物直接接触皮肤伤口使病毒感染人。呼吸道传播,带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在外界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或胃肠粘膜而感染。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可预防的传染病,只要措施到位,就可以避免被病毒感染。防治的关键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防鼠灭鼠是本病预防的主导措施,防鼠为切断传播途径,灭鼠为消灭传染源。

  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病人治疗要“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到规范性医疗机构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