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务温暖人心
“边老师,我最近有点郁闷,必须来找你说说。”
“好的,不急,我们有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到咨询室慢慢聊,好吗?”
5月24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师边素贞接待了一位提前在网络上预约咨询的女生。在布置温馨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女生诉说着自己的烦恼,边素贞则给予了倾听、关注与支持。咨询结束后,女孩如释重负,“谢谢老师,我现在感觉舒服多了,我也知道该怎么做了。”
在该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接待室、沙盘室、家庭辅导室、话吧、情绪宣泄室、个案咨询室、音乐放松室、团体活动室、教师办公室和档案室等10间功能用房一应俱全,全天候开放,并配备有8名专兼职教师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平日里,来咨询的人数都是满的,有时候还需要排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边素贞介绍,通过心理咨询,该校已成功干预多起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多年来未发生学生自杀或伤人事件,确保了学生生命安全,促进了平安和谐校园建设。该校心防案例《探索心育新模式,护航学生心健康》获评2020年度湖北省平安校园“七防工程”项目建设优秀案例。
不仅如此,该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必修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并通过一月一次的心理主题班会,团体辅导活动以及心理剧比赛等各式各样的心理健康活动,不断提升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中的覆盖率达到100%。
“如今孩子们有了心理困扰都会主动来求助,对于身边同学朋友遇到的心理问题,也更多的是理解、关心和接纳,学校师生都逐渐形成了人人都要做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观念。”边素贞说。
一种模式全省推广
作为全省首批试点高职院校,2004年,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作为我市第一所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心理咨询中心——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该中心首创“12345”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即1个阵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阵地),2个重点(心理咨询服务、危机干预),3大保障(人力保障、物力保障、财力保障),4级网络(中心、院部、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联络员),5大平台(课堂教育平台、课外实践平台、新媒体教育平台、社会服务平台、专家同行学术交流平台)。
为更好地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该中心还通过四级联动机制,在各学院设立谈心室并配备心理专干,在全校各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寝室心理信息联络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院部心理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联络员,守护那些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对他们进行跟踪、预防,为他们打造心灵绿舟。
“最贴近学生的是学生,只有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掌握在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打通心理教育、危机干预等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边素贞说。
2015年12月,该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正式立项建设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2019年6月,心理中心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的示范验收评估,并正式挂牌建设,成为了全省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金字品牌。
从达标立项到成为全省示范,从全省67所同类院校中脱颖而出,得到了国内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专家们的肯定,来自美国、韩国、法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访问学者,国内近百批次业内专家来咸取经。该中心先进的理念、规范的管理、成功的做法被业内专家认可,中心模式在同类院校里被广泛采用推广。
一种责任不辱使命
“与人谈心谈话,可以从倾听、共情、积极关注和谈心谈话技术四个维度来开展……”4月8日晚,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师焦晓飞正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参与关爱特殊家庭项目的200余名志愿者开展专题心理知识培训。
“让志愿者们学习了相应的心理知识,才能在帮助他人时更专业,使志愿服务活动更专业,成效更显著。”焦晓飞说。
作为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坚持开展各项社会志愿服务工作,践行高校责任与担当。
2015年6月,“东方之星”号客轮意外翻沉,400多人遇难,受湖北省教育厅委派,该校心理中心工作人员与全省100多名心理咨询工作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参与遇难家属心理援助工作。
2020年,疫情突发,该中心迅速组建了一支由13位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志愿服务队,其中7位专家加入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专家服务队,开通了电话、QQ、邮件等多个咨询渠道。主动承担了咸宁市心理援助工作。在5个平台共为488人次提供心理服务。
不仅如此,该中心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垄上行”活动,来到我市各中小学校为学生们开展心理宣传30余次;为咸宁市国税局等干部开展心理健康讲座20余场次;每年还组织师生到七彩梦康复中心、咸宁敬老院等地开展送爱心送温暖和心理援助工作。
“输血不如造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边素贞说。
随着各项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的不断深入,该中心开始转变工作思路,不断拓宽志愿服务路径。近年来,该中心成立了咸宁市唐光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心理咨询分队,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拓展到志愿者心理技能的培养,把定点服务拓展为做项目和活动的心理专家顾问,引导更多志愿者学习心理知识,不断助力咸宁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