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7日 星期
咸宁市最美志愿者潘红敏:
志愿服务在路上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焦姣

  作为通城义工协会的一员,9年来,潘红敏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了助老、助残、助学、关爱三留守人员等一系列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的倡导者、弘扬者、践行者。

  温暖一群学生

  3月20日,周六,潘红敏起了个大早,来到菜市场挑选新鲜菜品,鸡肉、牛肉、鱼肉、青菜……一边挑一边盘算着要做的菜,不一会儿,双手便拎得满满当当。“今天要给孩子们加餐!”潘红敏笑着说。

  临近中午,拎着装满各色菜肴的饭盒,以及牛奶饼干等食物,潘红敏和通城义工协会的一群义工一起,来到了通城县第一中学,给那里的数十个孩子送上“爱心午餐”。看着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吃得开心,潘红敏脸上露出了母亲般的笑容。

  潘红敏送饭的这些孩子,是一群留守特困儿童。考虑到孩子们家庭条件艰苦,高中时学习压力又大,除了物资上的需求还需要精神上的关怀,潘红敏和义工协会的义工们,便常常把孩子们接到家里或单位吃饭,或者买菜在家做好了给孩子们送过来。

  “我自己就是从小家境贫寒,便一直希望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帮助一些品学兼优的孩子,特别是留守特困儿童,不希望他们被困难难倒而没学上。”潘红敏说。

  自2013年加入通城义工协会,9年来,潘红敏在工作之余走访通城县9个乡镇、40余个村(村级小学),对走访的“三留守”成员及残疾家庭数据一一登记,造册归档。不管是盛夏的烈日炎炎,还是隆冬的大雪纷纷,总有她进村入组的身影,足迹遍布通城的各个角落。

  “看到他们一个个自立自强,学习成绩也好,我真的很开心。”提起孩子们,潘红敏动情地说,北港镇的邱盼同学已经上大学了,前不久还给她寄了明信片,拿了奖学金第一件事就是买围巾送给她。

  情系一拨老人

  2019年9月12日,中秋节,潘红敏带领着九名义工朋友,载着满满一车的慰问品,月饼,牛奶,食用油,面条,纸巾,洗衣粉等,驶向乡间的小路。

  最先到达的是心云奶奶家。心云爸爸去世早,妈妈在精神病医院,心云及龙凤胎的弟弟和七十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义工们的车刚开到门口,心云奶奶就步履姗姗地出来迎接,并从房间拿出一个文具盒颤颤巍巍地递给潘红敏。

  “这是上次你们来看我的时候忘在我这的。”

  “心云奶奶,这个您都还留着啊!”

  “虽然文具盒不值多少钱,但这个是你们这些好人的,我就得帮你们保管着,等着还给你们!”

  ……

  一路颠簸,义工们又来到了佳鑫奶奶家,红霞家,帮着80岁的佳鑫奶奶洗衣服,帮因车祸导致双腿残疾的红霞打扫家里的卫生,和她们亲切地闲聊着家事……

  “我们力量有限,仅能尽微薄之力。但希望我们送去的这一股股小小的暖流,能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感受到自己不孤单,而铸成战胜困难的信念,我们就感到欣慰了。”看到一个个家庭和生命如枯木逢春,潘红敏心里无限感慨。

  影响一方热土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通城县锡山,数百件红马甲流动在满山翠绿丛中,成了锡山一道别样的风景。

  “垃圾不落地,锡山更美丽。”潘红敏和通城义工协会的义工们带着自备的火钳和垃圾袋,分成多个小组,多条路线向山顶进发,确保不留垃圾死角。

  “我们的环保公益活动以锡山公园为活动阵地,定期组织。”潘红敏说,2016年前,游客在锡山随意丢垃圾的现象较普遍,义工协会针对此情况,及时成立环保组,把锡山作为协会的环保活动基地,不仅节假日去捡垃圾,还向游客市民进行“爱我家园”的环保宣传教育。

  长年累月的坚持,锡山公园的垃圾大为减少,特别是重污染物基本上没有了。市民环保意识也不断提升,不少团体和个人纷纷自发开展义务环保活动,一些学生和孩子也受到影响,加入到环保的行动中来。

  不仅如此,通城境内处处可见义工们活跃的身影。高考有义工进行护考活动,维护交通秩序;清明节有义工在各交通路口摆点,向市民赠送祭奠鲜花,宣传提倡祭奠新风;社区邻里的矛盾,有义工调解,在彼此的心灵间搭起一座座理解的桥梁;洪灾发生,有义工舍身忘我救人;火灾现场,有义工奋不顾身……

  “从刚加入协会时的100多人到现在的756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加入我们,大家都在为公益事业而努力,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志愿服务永远在路上。”潘红敏说。

2021年4月7日 星期

第05版:香城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