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期,这个季节,更要关注和呵护你的血管健康。
加倍呵护血管
控制好血压 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联。
夏季气温高,人体为了散热,全身外周血管都处于舒张状态,血压也随之自然下降。进入冬季以后,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差逐渐增大,人体为了保温,外周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压也逐渐升高。如果不及时调整药物,血压就会偏高,心脑血管疾病就容易发生。因此,季节交替时节,要常测量血压,而且尤其要注意晨间血压管理。生活中注意作息规律,不熬夜,避免情绪过分激动等。
调整作息时间 流行病学统计显示:脑卒中、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多发生在清晨。
秋冬季节早晚温度很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者,以及年老体弱者,冬季起床不宜太早,起床前宜先闭目休息片刻,然后缓慢坐起,在床边休息片刻后,再下床。应在太阳升起后再出门,晚上要尽可能早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和熬夜。
莫名腿疼要当心 寒冬时节,有些人会出现莫名的手脚发凉、小腿酸痛,走路多了就腿疼难忍。这些人经过补钙或者添加衣物、每天泡脚等,都无法缓解症状。出现这样的情况要去医院检查是否患有血管疾病。
为血管“减龄”
改善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限盐限油、控制体重、放松身心、远离吸烟和酗酒、规律作息。在管住嘴的同时,也要迈开腿,有些血脂指标更需要运动的帮助才能解决。
规律体检 健康人群每年一次的体检中,应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的检测,并在指标出现异常时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由专业医生给予药物治疗。
综合评估 对于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理念并不适用,而应将全身重要脏器如心脏、脑和外周血管看作一个整体,综合评估其健康状况,采取包括生活方式改善、药物、外科手术或介入等及早干预策略,早期检测、预防乃至逆转不良血管事件的发生。
此外,冬季寒冷之时,高危人群要做好预防,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有晨练习惯的人建议推迟时间、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寒热刺激导致的血压明显波动。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