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5日 星期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践探索
——以鄂南职业教育集团为例
王继成

  核心阅读: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团化办学是我国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集团化办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为提升我国人力资本素质作出更大贡献。

  一、集团化办学是职教与经济协调发展之必然选择

  当前,创新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集团化(大职教)办学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2009年和2015年教育部相继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深入持续发展。国家积极推动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办学道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得到较快发展,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成规模、影响较大的职业教育集团,鄂南职业教育集团就是其中代表之一,在区域性职教集团化办学方面办出了特色,集团牵头学校咸宁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经第三方评价论证,名列全国专科院校百强名单,集团办学不断积累经验,并且形成了表率。

  二、创新协调共享的职教集团化办学实践

  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必须不断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有效模式,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才能真正促进职业教育的规模与效益的同步发展。鄂南职教集团经过多年探索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集团化办学典型模式。

  创新职教集团办学理念。鄂南职业教育集团充分发挥集团成员中行业企业的作用,围绕人才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培养师资、开发课程和教材、学生顶岗实习、现代学徒制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深度合作办学实践,推进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改革,促进产业链、岗位链、教学链深度融合。致力于“四个推进”,即推进职教集团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创新、推进职业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推进集团办学活力和服务能力提高。形成办学 “八大职能”,即优化集团共享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双师双岗团队、推进技能培训鉴定、协同技术服务创新、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深化校企文化融合。

  创新集团管理运行机制。鄂南职业教育集团立足鄂南区域经济社会,覆盖各市县政、行、校、企、所,基于各方主体对人才相关需求,集多元于一体,通过互补共享、互动共育,协同推进互惠双赢,实现经济社会与职业教育同步、持续发展,形成 “区域一体,协同共育”的办学模式。在运行机制上,以互利共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利益链”为纽带,激发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等参与集团的动力,进行产业对接、教育教学、实践培训、就业指导、技术创新等。在保障机制上,强化职业教育集团在资源共享、校企合作、教学标准与质量考评、集团理事会会议制度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完善集团信息沟通制度、集团财务公开制度、集团成员资源共享成本补偿制度等。在评估机制上,建立完善评估机制,实施多元化的指导、监督、评价。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行业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价,提高学生“双证率”、毕业生在集团内部就业率、专业对口就业率、毕业生满意率。

  创新“四个一体化”合作。即校企培养一体化,集团成员单位通过企业新型学徒制、冠名班、订单班等形式,融合产业链、岗位链、教学链,实行招生、培养、招工一体化运作;校校贯通一体化,集团内中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通过课程体系衔接,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校所研发一体化,理事长单位的6个校级科研机构和4个研发中心联合六个市级研究院所,协同开发,共同提升;校地服务一体化,集团单位积极开展校政、校县、校区、校社、校村服务,共同发展。集团实行协同共育。集团实行专业、基地共建,优质师资共享,共搭就业创业平台。 (作者系咸宁职院党委书记)

2015年12月25日 星期

第04版:智慧咸宁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