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预习
本报记者 朱亚平

“孩子每天都会预习要学的知识,可成绩就是上不去。”家长李女士咨询,如何做好有效预习。

“一个会预习的学生,一定是具备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而这两种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两个核心支柱。”咸宁高新实验外国语学校老师唐光进说。那么,如何有效预习呢?

一定要动笔。别光是把课文浏览一遍,这样预习既耽误时间,又没有意义。一定要让孩子拿着笔预习,把好词好句画下来,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标注拼音。数学标注出重点概念和公式,英语画出重点句型。尤其是自己看不懂,有疑问的地方,更要重点标注,这就是上课需要认真听的地方。

一定要思考。语文的课后问题,数学和英语的练习册,都可以选几道题做一下。上课时再跟老师核对答案,找到没学懂的地方,上课认真听,如果还是没能解除疑问,就要积极举手向老师求助,一定要搞明白了再下课。

一定要总结预习收获与困惑,做好反思。要找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链接,这一课的写作手法,我们之前学的文章里,有用到过的吗?这个面积计算方法,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用到了哪些之前学过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尝试,寻找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比如学习《黄山奇石》这一课,就可以想想自己生活中爬山时的经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学生通过预习,自己找出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去听课,老师也是给孩子答疑解惑的,孩子整体的学习状态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唐光进说,课前预习是学习必不可少的方法。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明确新知的重点和难点,发现不懂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学习,而且有益于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要学好就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