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2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如约而至,今年的主题是“诚信尚俭,共享食安”,旨在倡导食品消费的“尚俭”新风尚,同时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无小事,关乎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关注食品安全,守护我们“舌尖上的安全”。那么,什么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有哪些要点?如何辨别食品是否安全?食物中毒有哪些应急措施?市疾控中心有关专家为大家解答。
什么是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这要求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中,都必须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标准,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卫生。
食品安全要点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饭前要洗手。洗干净、煮熟了的食物才能食用。用餐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定期清洁消毒厨房各项工具、器具及更换抹布,保持厨房空气流通。
食物要生熟分开,加工食物的厨具、容器也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烹调要煮熟、烧透,因为正确的烹调方法和适当的温度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有害微生物,温度达到70℃有助于保证食用安全。
“冰箱不是保险箱”,无论是冷藏还是冷冻,食物都不要存放过久。时间一长或包装破损易造成交叉污染或食物腐败变质。
使用安全的水和新鲜清洁健康的食物,不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物,不食用不易辨识的蘑菇和其他野生植物,预防食源性疾病。
如何辨别食品是否安全?
购买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检查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SC(食品安全生产许可)标识。打开食品包装后,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等异常的食品。
食物中毒应急措施
食物中毒通常在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此外,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眩晕、乏力、肌肉酸痛和皮疹等。
食物中毒发生后,可以采取以下应急措施:立即饮用大量干净的水,对毒素进行稀释。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如果病人吃下去的中毒食物时间较长(如超过两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可采用服用泻药的方式,促使有毒食物排出体外。最后将引起中毒的饮食进行有效处理,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通过了解和实践食品安全知识,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贡献一份力量。让我们共同倡导食品消费“尚俭”新风尚,让每一份食物都成为滋养生命的礼物,而不是危害健康的隐患。
链接:
食品安全知识问答
问:什么是无公害蔬菜?
答: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的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食用后,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蔬菜。无公害是蔬菜的基本要求,普通蔬菜应符合这一要求。
问:什么是绿色蔬菜?
答:绿色蔬菜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产地生态环境良好的前提下,按照特定的质量标准生产,并经专门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安全、优质、营养的蔬菜。
绿色蔬菜是我国农业农村部推广的认证蔬菜。绿色蔬菜分为A级和AA级两大类:A级绿色蔬菜是指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的物质(如化肥),AA级绿色蔬菜是指严格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能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等其他危害环境和健康的物质。绿色蔬菜是从普通蔬菜向有机蔬菜过渡的产品。
问:什么是有机蔬菜?
答:有机蔬菜源于有机农业生产系统,是按照国际有机农业生产标准生产,由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并允许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蔬菜。
问:有机蔬菜、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的区别?
答:有机蔬菜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化肥、生长激素及转基因技术;AA级绿色蔬菜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化肥、生长激素,但对转基因技术没有规定;A级绿色蔬菜限制使用化学农药、化肥、生长激素,但不限制使用转基因技术;无公害蔬菜限制使用化学农药、化肥,但不限制使用生长激素和转基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