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县杨芳林乡走好乡村振兴特色路
本报记者 汪俊东 通讯员 徐恒

  近年来,通山县杨芳林乡紧扣“三农”工作重点,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主线,以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为目标,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力做好“四件”实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走好乡村振兴特色路,促进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共建防贫监测体系

  强化数据分析比对和预警信息共建共享,织牢织密防返贫预警监测网络。每月由村干部、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联动开展入户排查,将防返贫预警防线关口前移,将致贫风险有效化解在萌芽阶段。通过实施“扫码申报,帮扶无忧”“干部摸排,包村到户”举措,实施常态化监测,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帮扶。截止目前,共计推送排查预警数据1134条,新识别监测对象7户30人,消除风险5户19人。

  促进脱贫群众增收

  强化奖补项目帮扶,调整优化生产结构,鼓励脱贫群众扩大种养殖规模,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自去年以来,累计发放奖补资金1668户151.312万元;强化稳岗就业帮扶,发挥351个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保障作用,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拓宽脱贫人口就业务工规模,全乡脱贫劳动力年就业规模稳定在2000人以上,促进脱贫群众增收;强化特色产业帮扶,推进水果采摘园、白茶基地、香榧基地等多个产业项目建设,形成九个村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面貌。通过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共计带动785户脱贫群众受益,促进脱贫群众增加收入。

  发挥资金最大效应

  创新思路,分类建立管护与运行相适应的资产运营管护制度。基础设施类项目,由专业机构进行管理;公益性服务类项目,由建设单位、村集体和群众共同参与管护;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卫生厕所项目,由群众自主管护,建立规范统一的后续管理台账,确保项目资产安全规范运行,并发挥最大效应。

  赋能美丽乡村建设

  强化基层党建,赋能美丽乡村建设。该乡成立15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村庄清洁志愿活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通过视频以及走街入户讲解等宣传政策,提高群众“一感一度一率一评价”测评知晓率和满意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农业项目稳步发展,发掘农村致富带头人,提升产业规模效益,加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企业2个、专业合作社6家、家庭农场1家,持续做大油茶、茶叶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规模。

  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乡村振兴合力共为的理念在杨芳林乡已深入人心,成为该乡乡村振兴特色之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