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烛光为引 以爱心为帆
——记通山县明德中学老师余莉玲
本报记者 朱亚平

  她用微光,照亮学生前行的路;她把教学当作一场修行,修心的同时也修炼十八般武艺;她轻轻拂过学生的心田,赋予他们内心的坚强与勇气。

  坚守教育一线13年,通山县明德中学老师余莉玲先后荣获县骨干教师、县优秀青年教师、县教学常规先进个人、县师德标兵,她的课件获得国家级优秀课件和案例一等奖。

  有教无类育英才

  5月29日,通山县明德中学教室里,英语老师余莉玲正领着班里的学生进行英语课本学习。

  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时态和介词的用法,余莉玲巧妙地将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

  她将英语的时态教学与音乐学科相结合,把动词的形式变化融入到朗朗上口的歌曲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时态的用法;她还结合手势创编新的旋律来教授介词的不同用法,使抽象的语法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她通过英文歌曲来引导学生感受英语的韵律和节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感和发音准确性。

  余莉玲担任两个班英语教学和英语备课组组长。在教学方面,她始终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原则,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她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余莉玲从不放弃,通过多样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为了激励学生成长,余莉玲还在班里精心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机制。打开余莉玲的办公桌抽屉,里面总是装满了各种奖品,如刮刮乐、文具和零食等,每当学生取得一点进步,她都会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认可。

  “最喜欢上余老师的英语课,很有意思。”“以前我有很多发音问题,余老师慢慢帮我纠正。”“在余老师的课堂,我们学会了一首首英文歌曲,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学会了语法等知识。”余莉玲在课程设计上下功夫,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启发他们的思维,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爱上了英语课,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深受学生喜爱。

  “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源于对每一个孩子的热爱。”余莉玲说,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需要用心去浇灌、用爱去滋养。

  常思常学常创新

  2013年,余莉玲从黄冈师范学院毕业,先后在通山县黄沙中学、畈泥中学、通羊二小、实验中学等学校任教。

  在通羊镇第二完全小学任教期间,余莉玲跨三个年级教授英语,并兼任英语备课组组长。她以扎实的教学功底和高效的教学方法,让所带科目在各年级中名列前茅。进入实验中学后,余莉玲教学任务更加繁重。她不仅担任班主任和两个班的英语老师,还兼任英语备课组长。

  面对压力,她迎难而上,把教学当作一场修行,修心的同时也修炼十八般武艺。余莉玲把课堂当战场,教会学生攻克重难点的同时自己也在常思常学常创新。在教研领域,余莉玲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在她的精心组织和领导下,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开展得既有声有色又扎实有效。

  她坚持“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的原则,每一个教研活动都力求精益求精,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落到实处。无论是推门听课、新老师汇报课,还是优秀教师展示课、竞赛课,她都亲力亲为,全程参与。

  每一次教研活动,她都积极组织学科伙伴们一起参与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评课和集体磨课。她坚持让每一堂课都经过五六遍的精心打磨,确保每一堂课都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余莉玲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还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的课先后荣获市英语优质课一等奖、省二等奖,国家英语优秀案例和课件一等奖,“一师一优课”市级“优课”,湖北省“长江教育杯”微课一等奖,市英语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湖北省好课堂市级二等奖。她撰写的论文荣获国家级一等奖、国家级课题一等奖。

  倾心相伴护成长

  畈泥中学的学校厨房内,煤气灶上,火焰噼里啪啦地跳跃,锅被烧得热热的,里面传出嘶嘶的声音。余莉玲手起刀落,咔嚓咔嚓,蔬菜、鸡肉被切成了一小块一小块,扔进锅里,调料在碗里搅和,直到香味扑鼻。

  2012年秋,余莉玲在畈泥中学任教。每个周日下午,余莉玲都会提着大包小袋,乘坐三轮车前往学校,为班上的住读生准备晚餐。

  每天早自习结束后,余莉玲还会精心挑选中英文歌曲,通过校园广播室播放给全校师生;晚上查寝时,余莉玲总是提前到达宿舍,与学生们聊聊班上的趣事,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学生小轩生活在一个离异家庭,家境困难,他的成长几乎完全依赖于母亲的辛勤付出。在升入初二之前,母亲为了支撑家庭的经济开销,不得不外出打工,小轩则只能选择住校,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督和引导,小轩在校自律性较差,学习也陷入困境。得知小轩的母亲决定回家乡工作,余莉玲便上门家访,希望能与母亲深入交流。在家访过程中,余莉玲详细地向母亲介绍了小轩在校的表现,强调了按时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为了让小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余莉玲要求他每天背书打卡,听写后要签字确认。起初,小轩的完成情况并不理想。余莉玲抓住他每一次小小的进步,给予充分地肯定和表扬。慢慢地小轩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能够按时完成作业,打卡名次也在不断进步。经过两个月的坚持和努力,小轩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习成绩也逐渐从倒数几名进步到了中等水平。

  在教育的长河中,余莉玲如一位执着的舵手,以烛光为引,以爱心为帆,引领着一艘艘小船驶向知识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