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孩子的“心”防线
○暖风吹

  2 月 26 日起,我市各中小学陆续迎来 2024 年春季新学期。各校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课,欢迎同学们重返校园。这些课程旨在提高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素养,呼吁全社会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共同守护孩子的“心”防线。

  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成年人作为祖国的未来,其心理健康不仅关乎自身成长,更与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息息相关。因此,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是关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家庭幸福的重大工程。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抑郁症问题愈发凸显。《2023 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我国高中生抑郁检出率为 40%,初中生抑郁检出率为 30%,小学生抑郁检出率为 10%。可见,提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素养迫在眉睫。我市近期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为主题开展开学第一课,十分必要。

  筑牢孩子的“心”防线,需要家校社协同育人,形成合力。

  家庭是心理教育的第一道防线。父母的素质、家庭氛围的优劣以及教养方式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家长应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问题的家庭预防能力。同时,要认识到学生的独特性,尊重和信任孩子,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

  学校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应该开设相关课程,发挥课堂教学引导作用,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我救助和求助意识,学会理性应对困难和挫折,增强心理素质。

  相关部门也要加强日常监管,做好科普宣传。网信、公安等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利用网络技术发现和清理学生易接触到的非法有害信息。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预防心理问题的科普宣传,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等。

  未成年人的灿烂“心”光,需要我们共同呵护。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既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家校社协同,抓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为其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让孩子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支持,拥有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