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是指改革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建立普通门诊统筹共济保障,将门诊费用纳入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有效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的一项新政策。
2023年1月1日起,这项政策在咸宁落地。近日,记者采访发现,该政策运行一年,我市参保职工享受到了更多利民、惠民的医保福利。
“救命钱”越来越精准
“现在小病小痛在社区门诊看病花费更少了!”1月1日,市民魏女士来到咸安区温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在享受到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政策后,不由得连连称赞。
去年,我市参保职工在一、二、三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分别设为:在职职工80%、65%、50%,退休职工90%、75%、60%,各等级医疗机构支付比例间的差距提高到了15%,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
市医疗保障局负责人介绍,从1998年开始,国家建立职工医保制度,我市于2012年探索建立职工医保门诊统筹保障机制,对于减轻参保职工门诊医疗费用负担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受个人账户支付范围限制、门诊统筹年基金支付限额由低水平起步等因素影响,也存在受益面不高、共济性不够、减负效果不明显等短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账户的局限性逐步凸显。由于是个人积累式的,所以健康人群和非健康人群的个人账户积累差距很大,家人之间个人账户也不能共用,生病的不够用,健康的用不上。”该负责人说。
“过去政策更倾向于大病住院报销,门诊费用则主要是个人账户支付,这就会导致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小病大养’争相住院,既增加了医保基金支出,又浪费了医疗资源。”该负责人认为,实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政策后,不仅可以鼓励大家就近看病,避免小病大治,还可以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引导分级诊疗,激活基层医疗资源,方便群众就近享受医疗服务,让“看病救命钱”用得精准又方便。
“小共济”发挥大作用
“现在我们一家人的医保都绑定了家庭共济账户,就可以实现医保报销了。”2023年12月25日,在咸宁市中心医院结算窗口,市民朱女士用自己的医保卡刷了丈夫医保个人账户里的钱,“这就像绑定了亲情卡一样,非常方便。”
朱女士所使用的是职工医保门诊共济的“家庭共济”功能。
据了解,职工医保基金分为两大块:一是统筹基金,就是大池子;二是个人账户。这次改革是两个共济,一个大共济,一个小共济。
大共济就是建立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统筹基金大池子里的钱在参保职工间相互共济使用,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实现社会“大共济”,减轻参保职工普通门诊负担。小共济就是家庭共济,对个人账户积累余额较多的,个人账户里的钱可以家庭共济使用,实现家庭“小共济”。
市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说,实施“门诊共济”后,参保职工个人账户具有共济功能,扩大了个人账户资金的使用范围。个人账户资金允许父母、子女、配偶等家庭成员共济使用,既能减轻家庭的负担,也能防止个人账户基金无效沉淀,终结“平时不用,用时不够,有人用不了,有人不够用”的问题。
1月2日下午,咸宁妇幼医院里,市民陈女士带女儿小美来就诊,小美的参保方式是城乡居民医保,陈女士是医保参保职工。当天,小美在门诊就医产生费用300元,按照规定门诊报销50%后,还需要自费150元。
作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小美无医保个人账户,平时这部分费用,陈女士都要用现金来缴费。但是职工门诊共济保障新政落地后,陈女士在支付宝医保服务中为女儿绑定了家庭账户。当天,陈女士用自己的医保个人账户结算了需要自费支付的150元。
便民门诊“应开尽开”
“现在能刷医保卡的药店越来越多了,方便极了。”1月2日,家住咸安区书台街附近小区的居民黄先生发现,他常去的一家药店可以刷医保卡报销了。
原来,这家药店在前不久接入了门诊统筹服务,参保群众持医院处方在这儿买药,只要是医保目录内的药品,都可以享受到政策报销。
“目前,全市已开通职工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167家、定点零售药店322家。”市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科科长朱敏介绍,以前纳入门诊统筹的定点药店数量少,购药报销不方便,是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后,参保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为解决群众烦心事,我市全面推进医疗机构设置和开放便民门诊,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让群众能更方便地享受改革带来的实惠。
同时,以前在药店个人账户只能用于购买相关符合规定的药品,改革后在定点药店购买医疗器械、医用耗材的费用也可以由个人账户支付。对符合条件的网上医药服务,统筹基金也可以按规定给予支付。
去年,我市针对老年人慢性病、特殊疾病发病率较高的情况,加强了慢性病的门诊保障,对恶性肿瘤、肾透析等37种常见的、需长期在门诊治疗的、费用较高的慢性病和特殊疾病,医保另外给予报销。目前,我市门诊慢特病医保基金报销限额从2000到39万元不等。
今年72岁的退休职工孙爹爹前年做了肾移植手术,需要长期抗排异治疗。他基本每个月都会去医院看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医保卡里的钱已经不够用了。现在实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政策后,报销额度提高了,为他省了不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