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项成就祖国未来的崇高事业,它是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用人类智慧去点亮人类文明的一项伟大工程。
58岁的余新江,中国教育学会数学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在咸安区实验学校任教,2001年获评咸宁市首批中小学“骨干教师”。
35年来,余新江深耕教育一线,用高尚的师德去影响人,用高明的师智去启迪人,用高雅的师表去照亮人,用高洁的师魂去塑造人。
有一种付出叫抚育人心
学生小刚,因为与以前的数学老师产生了误会,内心一直很排斥上数学课,余新江花了大量时间去了解他的经历、走进他的内心。
经过余新江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刚开始认真听数学课了,最终在第一学期期末数学考试取得了73分,余新江奖励小刚一个日记本,激励他继续努力。第二学期,小刚学习更加努力,期中测试考了92分。余新江继续鼓励他,帮助小刚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终于,小刚由“捣蛋鬼”变成了纪律委员,由学困生变成了学优生。毕业后的小刚常常来学校看望余新江,感谢余新江当年对他的不放弃和鼓励。
学生是等待远征的航船,需要有大智大谋的教师去引领和导航。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余新江关注学生的成长,满足学生的需求,把学生的所想、所急、所求、所需时时刻刻挂在心中,帮他们排忧解难,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欲望,发挥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在学校里,经常都会看到,余新江走近学生,蹲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学生家中,和学生交心谈心。对于那些单亲家庭或家庭出现变故的学生,余新江给予高度的关注,帮他们消除内心的缺憾,鼓励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走出生活的阴影,坚定生活的信念。
2014年,转学生小兵来到余新江的班级,因父母在外做生意,陪伴过少,小兵十分叛逆,刚转来时,频繁逃课。余新江用老师、长辈、朋友的三种身份去关心他,给他渴求的关心关爱,用班主任的爱与严去感化教育他。他的心态转变了,学习成绩也随之上升了,最后顺利考上了理想学校。
2015年冬,看到学生小春穿得非常单薄,余新江以小春考试考得好、劳动做得好等理由,为他添置了三身新袄子。
虽然余新江自己过得十分节俭,但总是会关注学生们是否吃饱、是否穿暖。班上有孩子错过吃早餐,或者有学生吃得过于清淡时,他总是偷偷用食堂卡为学生买饭菜,给学生“加餐”。
有一种教学叫不断创新
以学生为主体,余新江的教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余新江十分注重提高教学技巧,讲究教学艺术,教学语言生动,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自然。
为了上好每堂课,余新江抓好教学工作中备、辅、考三个环节,进行创新:备——备教材、备学生、备重点、备难点、备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突发因素;辅——辅优生、辅差生、重点辅“边缘”学生;考——不超纲、不离本、考题灵活、开发思维、迅速反馈、及时补漏。
教学过程中,余新江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状态,改进教学方法,自始至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特长顺利发展,知识水平明显得到提高。
身为教师,余新江深深认识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文以载道”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业余时间,余新江精心组织、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多名学生荣获国家、省级、市级一、二、三等奖。
在妻子眼中,余新江也许是个不称职的丈夫。1989年,余新江的妻子羊水突然破了,惊慌失措下,辗转托人打电话去学校找余新江。但是当时余新江正在潜心上课,两耳不闻窗外事,待到下课才发现妻子已被送去了医院。
在学生、同事、家长心目中,余新江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好的教师形象。在教学方面,余新江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有一种坚守叫不畏艰辛
35年的教育生涯,使余新江深刻领会到,要想给学生一碗水,就得不断积累知识和文化。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余新江一方面刻苦学习,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教改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余新江参加各类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参加每学年的教材教法培训学习,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充电的同时不断地放电,他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让自己的所得能与同仁分享交流,共同提高。哪怕临近退休了,他也在持续学习,坚持写作,整理心得。
余新江还善于进行教学研究,积累教学经验,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余新江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多次获评全区教学工作先进教师、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初中学科带头人,多次获省、市、区说课一等奖、优质课一等奖、论文一二三等奖等,多次指导学生在初中数学竞赛中获国家级、省级一等奖并获评优秀指导教师奖,多篇文章在《湖北教育》《当代教育发展学刊》《湖北科技学院学报》等发表。
2006年,余新江被咸安区教研室聘为咸安区初中数学兼职教研员。2023年作为课题主持人,申报市级课题《咸宁市县域教联体建设研究》并成功立项;撰写的多篇文章、案例、论文,在省、市级平台发表或获奖。
在与老师的相处中,余新江虚心学习,勇于创新,坚持深入教学一线。在青年教师“传”“帮”“带”活动中,他与年轻老师共同制订并实施各种教学计划,共同探讨各种教学问题。
35年讲台岁月,余新江书写着教书育人的喜怒哀乐,浸透着不懈追求的挚爱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