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一个轻松、快乐的假期,但由于家长、儿童安全意识的淡薄,暑假也成了儿童安全事故的高发期,特别是被卡事件层出不穷。如何预防小孩被卡?小孩被卡怎么办?7月6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儿童被“卡”频频发生
近日,湖北省咸宁市消防救援支队接连处置3起孩子被卡的报警,脚被卡自行车、手被卡玻璃门,经过消防救援人员细心高效的救援,孩子们均平安脱险。
7月1日21时23分,咸宁市通山县通羊镇第四小学后面向阳小区一男孩脚卡自行车,孩子疼得哇哇大哭。接到报警后,通山县郑家坪消防站出动2辆消防车、12名消防救援人员赶赴现场处置,21时31分消防站到场,到场后利用大力钳等拆解工具将自行车拆解,10分钟后,消防救援人员成功将男孩的脚从被卡部位取出。
7月3日16时59分,通山县通羊镇月亮湾菜市场旁一女孩手被卡在玻璃门上。接到报警后,通山县郑家坪消防站出动1辆消防车、6名消防救援人员赶赴现场处置,17时15分消防站到场,到场后发现是一名女孩在玩耍时不慎将手卡在玻璃门合页连接处,心急的家长试图帮忙把孩子的手弄出来,谁知尝试几次没弄出来,小孩疼痛难忍,嚎啕大哭……消防救援人员立即采取先安抚小孩情绪,同时在家属配合下利用六角扳手将玻璃门合页拆解,10分钟后成功将小孩手指取出,移交给家长做后续处理。
7月3日20时03分,咸宁市嘉鱼县实验小学东门一名小女孩在骑自行车玩耍时发生意外,导致脚被自行车卡住。消防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看到,车道边一名小女孩左脚被卡在自行车脚踏轴与车架之间,因卡得太牢小女孩疼得不停地大声哭喊。根据现场情况,消防救援人员立即使用液压破拆工具组对脚踏轴进行扩张,同时不停地对小女孩进行安抚,并做好现场防护,避免破拆对其造成二次伤害,经过近3分钟扩张救援,脚踏轴与车架被扩开,小女孩被卡左脚也成功脱困。经医护人员检查,小女孩脚部轻微擦伤,目前已无大碍。
注意这些热门“卡口”
如何预防小孩被卡?
市消防救援支队负责人表示,阳台上千万别放凳子或者书桌等容易攀爬的物品,防止小孩爬上防盗窗;容易卡手的物品(如戒指)存放时要格外注意,最好不要让孩子触碰到;乘坐电梯时,要告诉孩子应该注意的事项,不要嬉戏打闹,要站稳扶好;公共场所玩耍时,家长需要注意娱乐设施是否足够安全,比如螺丝有无松动等。
此外,对于无“孔”不入的熊孩子,“祸”不是从天而降,而是暗藏在“隐秘的角落”。咸宁消防部门总结了几个儿童被卡的热门点:
门缝:家里的木门、防盗门,酒店、广场等公共场合的玻璃门、旋转门,最容易卡住小孩的手。
椅凳:主要是指那些有空洞或栅栏的铁质木质凳、椅,小孩若是手指伸进去拔不出来,不仅带来疼痛,还对手指造成伤害。
栏杆:长条状的铁质栅栏,往往会给调皮的小孩带来麻烦,有的将手臂伸进去,或者脚踩下去,甚至把头伸进去,被卡住后非常危险。
健身器材:公共健身器材大小不一,不是每一种器材都适合所有人,所以有些熊孩子乱玩就被卡住了。
儿童玩具:家长应选购一些安全性较高的玩具,孩子在玩耍时,家长也应细心看护。
机械设备:千万不能让小朋友触摸到各类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位,避免发生危险。
电动自行车:骑行时后座带孩子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不留神,孩子可能会被车后轮卡住。
自动扶梯:别让孩子单独乘坐;脚不要顶着边缘;穿有洞的凉鞋、拖鞋等鞋类搭乘扶梯比较危险,要特别注意。
孩子被“卡”如何应对
如果不幸遇到儿童被卡事件,该如何处理呢?
市消防救援人员表示,儿童被卡时往往容易害怕,慌乱下的挣扎会导致被卡部位卡得更紧,若被卡时间过长,甚至会导致被卡部位充血坏死。
所以,在被卡事故发生后,家长应注意的是:一要防止孩子窒息。如果孩子身体悬空,一定要立即托起孩子身体,以免压迫呼吸道,导致窒息。遇到紧急情况时,要保持冷静;首先应安抚孩子的情绪,避免其不断挣扎、扭动,尤其是头部被卡时。二要观察孩子被卡情况,若有合适角度,可以试着及时自救。如果往外“拔”不出来,不如鼓励孩子试着将身体钻过去。三是不要贸然采取“破坏解救法”。孩子被卡时,强行拖拽或破拆,容易造成二次伤害,应及时报警求助。
咸宁消防部门提醒广大家长,儿童安全不容忽视,家长们务必要加强看护,多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防止溺水、窒息、坠楼、被卡等易发事故。家长在带孩子游玩时,应远离门缝、孔洞等危险区域。一旦孩子被卡住或者被夹住,切记不要贸然采取“破环解救法”,以免给孩子造成二次伤害,如无法自行取出,请及时拨打“119”报警求助,谨防被卡时间过长造成更大的伤害。
此外,孩子们都自带好奇属性,容易把头、手、脚等身体部位伸进门缝、狭窄的墙体或者物体之间,家长们平时也要加强家庭安全教育,让孩子意识到胡乱把头、脚、手等伸入缝隙、孔洞等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