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路边野菇不要采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念

  人间四月天,踏青好时节。随着气温回暖,各种山间美味进入了生长旺盛期。野生蘑菇有毒品种多,且毒性成分复杂,食用后引发的中毒症状表现各异,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在此,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勿采、勿食野生蘑菇,不要轻信不科学的鉴别方法。

  毒蘑菇中毒常见类型

  野生蘑菇因其味道鲜美,一直深受人们喜爱。随着气温回升、雨水充沛,行走在山野之间,能看到许多蘑菇,很多人会趁踏青去采摘。毒蘑菇与食用菇没有明显区别,仅凭肉眼难以鉴别,一旦误食会危害健康。

  毒蘑菇又称毒蕈,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实体食用后对人或畜禽产生中毒反应的物种,种类繁多,毒性很强,且含有损害肝脏溶血毒素。

  毒蘑菇中毒常见的主要有几个类型:胃肠炎型,多在进食后10分钟-2小时发病,胃肠道症状,预后良好。神经精神型,多在进食后10分钟-6小时发病,精神症状、幻觉等,预后良好。肝肾损害型,多在进食后数小时-30小时发病,有“假愈期”,即在一两天内出现症状好转的假象,随后症状加重,死亡率高。光敏性皮炎型,多在进食后24-48小时发病,皮肤红肿或疱疹,日光照射后症状加重,预后良好。横纹肌溶解型,多在进食后15分钟-2小时发病,早期胃肠道症状,6-12小时出现酱油色尿、肌肉酸痛、肢体无力等横纹肌溶解症状,可导致急性肾衰死亡。

  这些鉴别方法不靠谱

  人们对野生毒蘑菇有一些常见的误解,还有一些鉴别毒蘑菇的土方法,其实这些方法并不靠谱。

  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仅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判定蘑菇是否有毒,比如牛肝菌属、红菇属、鸡油菌属中很多颜色鲜艳的蘑菇却是美味的食用菌,而外观为灰白色的灰花纹鹅膏却是容易引起误食的剧毒蘑菇。

  长在潮湿处或家禽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的地方的蘑菇无毒?干净的树下一样可以长毒蘑菇,比如鹅膏菌、亚稀褶红菇等一些有毒种类也可以生长在松林中。

  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的蘑菇有毒?有不少毒蘑菇受伤后,不分泌乳汁,也不变色。而有的食用菌,比如多汁乳菇,却可以分泌液体并变色。

  只采认识的蘑菇就不会中毒?毒蘑菇和无毒的野生蘑菇长相相似,哪怕经验丰富的人仅凭肉眼都无法分辨。尤其野外采摘蘑菇时,往往都是一次性采集很多朵,极容易挑花眼,一不小心就容易混进去一两朵剧毒的品种被吃下去。

  在同一个地方采摘,就不会采到毒蘑菇?野外环境相当复杂,野生蘑菇的孢子会随着风吹、雨水冲刷等各种途径到处传播。哪怕侥幸在一个地方采集到的野生蘑菇吃着没事,也无法保证下一次去的时候,不会有长相相似的毒蘑菇在那里“安家”。

  只要煮的时间够长就不会中毒?蘑菇的毒素繁多,很多毒素结构稳定,并不能够通过长时间的加热被分解掉,不管煮多长时间都还是会中毒。

  不吃野生蘑菇最安全

  如果中毒了该怎么办?立即催吐。如果误食者神志清楚,可以尽快催吐,以减少毒素吸收。可以先让患者服用大量温盐水,再用布包住的手指抠咽部,或者通过器具压迫舌根等方式催吐,这类方法孕妇慎用。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容易引起窒息。

  及时就医。中毒后应立即到正规医院救治。一同食用过蘑菇的人无论是否发病,都需要前往医院检查,以便及早发现是否存在肝肾损伤等隐藏的症状。

  保存好剩余的蘑菇样品。剩余的蘑菇需要保存好,用于鉴定蘑菇种类,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需要提醒的是,不吃野生蘑菇才是最安全的选择。蘑菇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市场上售卖的种类繁多、干鲜均有,足以满足人民对不同口味的追求。且市售蘑菇都是通过人工培育而成,生长环境简单,加上有关机构监管,吃着更放心。大可不必为了“尝鲜”,或者满足好奇心,冒着生命危险吃野生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