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风寒药:辛能发散温可祛寒
——药食同源中药系列之一
镇兰芳中医博士,副主任医师咸宁麻塘中医医院副院长

  所谓“药食同源”是指食物即药物。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在追求饮食结构优化的过程中,药食同源理论越来越受到关注,很多人都开始食用此类食品。那么药食同源的中药有哪些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02年首次公布了药食同源中药材名单,后分别于2014年、2018年进行了两次增补,最终确定了110种。

  从今日开始,我们在《中医健康养生大讲堂》栏目中为大家逐步介绍药食同源中药的功效及应用。第一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发散风寒药:紫苏、香薷、白芷、姜(生姜)、芫荽。

  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温,辛能发散,温可祛寒,所以以发散风寒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痛身痛等风寒表证。

  一、紫苏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其叶称紫苏叶,其茎称紫苏梗,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紫苏可用于风寒感冒,咳嗽痰多。本品能发汗解表,宣肺止咳,常与羌活、防风等同用,若兼气喘咳嗽,则与前胡、杏仁等同用。也可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本品为醒脾宽中,行气止呕良药,兼有理气安胎功效,如果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胸闷呕吐,常与藿香、陈皮、半夏配伍;若胎气上逆,胸闷呕吐,胎动不安者,常与砂仁、陈皮等理气安胎药同用。此外,紫苏还可用于鱼蟹中毒、腹痛吐泻。

  新鲜的紫苏叶吃法有很多,可以凉拌、油炸、也可以用做吃鱼的辅料,如紫苏叶包生鱼片,或和虾、蟹混食,有解毒暖胃功能,也可火锅涮食。

  【炮制】除去杂质和老梗;或喷淋清水,切碎,干燥。

  【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用法与用量】煎服,3∽10克,不宜久煎。

  二、香薷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chinensisMaxim.或江香薷Moslachinensis“Jiangxiangru”的干燥地上部分。前者习称“青香薷”,后者习称“江香薷”。夏季茎叶茂盛、花盛时择晴天采割,除去杂质,阴干。

  香薷应用于暑湿感冒。本品辛温发散,入肺经能发汗解表而散寒,其气味芳香,入脾胃又化湿祛暑而和中,故香薷善治夏季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呕吐腹泻的暑湿感冒,常于厚朴、扁豆同用。2.用于水肿脚气。本品辛散温通,善于发越阳气,入肺启上源,以利水消肿。用于小便不利和脚气水肿。

  【炮制】除去残根和杂质,切段。

  【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用法与用量】煎服,3∽10克。利水消肿须浓煎。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阳暑证忌用。

  三、白芷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白芷应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用于头痛、眉棱骨痛,牙齿痛,鼻炎,风寒湿痹,腰背疼痛。本品辛散而燥,尤其善散阳明经风湿之邪而止头额疼痛见长,且芳香上达,善通鼻窍;用于白带过多。本品善除阳明经湿邪而燥湿止带;用于疮痈肿毒。本品能消肿排脓止痛,治疗痈疽、乳痈肿痛。

  【炮制】除去杂质,大小分开,略浸,润透,切厚片,干燥。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用法与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虚血热者忌服。

  四、生姜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e.的新鲜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

  生姜应用广泛。1.用于风寒感冒。本品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但作用较弱,故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2.胃寒呕吐,本品温胃散寒,和中降逆,止呕功良,故有“呕家圣药”之称。3.用于寒痰咳嗽,本品辛温发散,温肺散寒,化痰止咳,故可用于风寒客肺,痰多咳嗽。此外,生姜能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中毒。

  【炮制】生姜除去杂质,洗净。用时切厚片。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用法与用量】煎服,3∽10g,或捣汁服。

  【使用注意】本品伤阴助火,故阴虚内热者忌服。

  五、芫荽

  又名胡荽、香菜、香荽。为伞形科植物鞠荽的全草,伞形花笠,芫荽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是人们熟悉的提味蔬菜,状似芹,叶小且嫩,茎纤细,味郁香,是汤、饮中的佐料,多用于做凉拌菜佐料,或烫料、面类菜中提味用。

  芫荽性温,因热毒雍盛而非风寒外来所致的疹出不透者忌食;小儿麻疹已经透发后即不能食用;患有癌症、慢性皮肤病和眼病、气虚体弱和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之人不宜多食。

  【炮制】鲜用或洗净,晒干,切碎用。

  【功效】发表透疹,健胃。

  【应用】麻疹不透,感冒无汗。

  【用法与用量】内服:10~15g。外用:适量。本品可入汁液、泡液、汤剂、糖浆剂、散剂、敷剂、漱口剂、滴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