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初年,南唐遣广陵人徐铉为使者,前来纳贡。按惯例,朝廷要派押伴使陪伴左右。满朝文武大臣都思虑自己的才华不及徐铉,而生怕自己被选作押伴使。
不一会儿,太监传旨给殿前司,要求报上十名不识字的殿前侍者名单。赵匡胤看后,御笔点中其中一个出任押伴使。满朝文武大臣大吃一惊,却不敢询问太祖,只好催促被点之人立刻动身。
史书记载,登船渡江途中,徐铉起初慷慨激昂、侃侃而谈,那名殿前侍者“无言以答”。一连几天,徐铉自感无趣,便沉默不语。
看似无法沟通的一对组合安排,却蕴含了赵匡胤的深意。他另辟蹊径让不识字的殿前侍者以沉默应对雄辩,让对方才华或者说空谈没有炫耀、发挥之地,从而达到“以愚应智”的效果,不失为一种可行之举。
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不同的人,气质修养和价值观念可能各异。面对夸夸其谈、恃才傲物之辈,碰见强词夺理、胡搅蛮缠之流,与其争论不休或自降格局,陷于说不清、辩不明的境地,不妨保持沉默乃至回避。
正如古话所强调的,宁与君子辩论,不和小人争吵;只和君子论高低,不与小人争对错。用对的方式说话,找对的人说话,实为历史智慧、人生哲理。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