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8日 星期
气候疗法的六个要素
张仕玉

副主任医师,硕士

咸宁麻塘中医医院病区主任

  天气变化包括温度、光照、降水、湿度、气压以及风速风向等的变化。人体健康与天气密切相关,有的疾病会因不利天气条件而诱发或加重,有的疾病会因天气环境改变而好转或痊愈。早在19世纪,欧洲一些医疗机构就曾将天气环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用于慢性疾病治疗和病患康复,经过长期探索研究和临床试验,天气的辅助治疗和康养作用逐渐被人们认同,现今“气候疗法”在日本和欧美等国家已较为流行。

  我国中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也记载着许多气候与疾病、养生的相关内容。例如,《黄帝内经》认为风湿病的产生就是源于风寒湿,“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风湿病、颈肩腰腿痛都属于痹的范畴。

  科学家发现,人类健康其实都与天气、气候条件的变化息息相关。气象要素发生变化时,如果人体不能发挥正常调节作用时,就会产生呼吸、血压及体温等的不协调,从而导致一些严重的疾病,危害人类健康。

  1 、温度

  当气温下降时关节温度随之下降,滑液中的粘蛋白含量增多,这增加了滑液的粘度,影响了关节的活动。同时,血浆中蛋白含量高亦会影响滑液中的蛋白。突然降温时寒冷刺激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而肾上腺素则可增血浆的粘度,这些都可增加滑液的粘度。此外,伴随着关节温度的下降,细胞渗透性减少,关节代谢废物如尿酸不能及时从关节中排出,这增加了关节运动的阻力,关节的活动度减低。寒冷可造成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粘度升高,并可使体内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而儿茶酚胺增加又促使血小板数目增多,粘附聚集力增强,使血液粘度升高,造成组织血液流动缓慢,甚至瘀滞,使组织缺血,引起关节疼痛。

  2 、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人体健康,较为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范围为45%~60%。大多情况下潮湿环境总是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低温潮湿容易促使体热大量散失,诱发气管炎和风湿病等;高温潮湿有碍机体散热。高湿环境会引发风湿病、小儿哮喘和特应性湿疹等自身免疫紊乱的疾病。加拿大的一项研究发现儿童哮喘与降水和大雾等高湿天气有明显相关关系。西班牙的一项研究发现,特应性湿疹发病率与湿度增大有显著关联性。寒冷干燥对人体也是不利的,严寒天气条件下,当空气湿度低于25%时,可导致皮肤、咽喉、呼吸道干燥,引发皮肤瘙痒、哮喘等疾病。

  3 、日照

  日照对人体的影响取决于日照强度(辐射波长)和日照长度(照射时长)两个因素。太阳光照射会促使人体维生素D增加,促进钙质吸收,有助于治疗骨质疏松性骨骼疼痛,日照时长越长的地区,人群患骨质疏松的平均比率相对越低。太阳光由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等构成,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研究表明在日光浴中接受紫外线,可使银屑病关节炎患者皮肤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得到显著改善。但高强度长时间紫外照射会造成皮肤损害,甚至会抑制免疫系统,增加皮肤癌发生概率。日照与人体肤色也有密切关系,相关研究表明,日照强度大且日照时间长的地区,人体肤色多为黑色,这是因为强日照诱使人体皮肤黑色素增加,产生的黑色素可抵挡人体免受强日照伤害。

  4 、风

  《黄帝内经》云:“风为百病之长。”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也有相关报道,法国精神病院通过病例交叉研究发现风是影响自杀率和精神病发病率的重要因素。倒春寒时风力增加易引起伤风感冒、风疹和消化不良等病症,夏季干热风会对人体皮肤、眼睛和神经产生损害。当冷风长时间吹拂关节肌肉时,就会引起血管收缩、肌肉痉挛疼痛,日久则引起关节肿痛。

  5、气压

  大气压力(气压)变化,尤其是气压急剧变化会引起许多健康问题。由低地上升到高原,很多人会出现“高原反应”,这是因为气压下降,氧气含量相对较少,机体为了补偿缺氧而加快呼吸及血液循环,进而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现象,若脑部缺氧就会产生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无力等症状。气压升高对人体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对关节炎患者影响较大。气压改变还会诱导一些疾病发作,如低气压天气下,心肺功能不好的人会难受,有抑郁不适之感,正常人亦会产生情绪低落现象,情绪低落则会加重关节肌肉疼痛。

  6、大气清洁度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极具危害性,具有长期慢性效应和短期急性效应两种形式。大气中的PM2.5、SO2、NOX等有害物质通过破坏呼吸、免疫和血液循环系统等,诱发人体产生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肺癌等,甚至会引发死亡风险。

2021年5月28日 星期

第05版:健康咸宁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