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日 星期
那个令人心潮澎湃的历史时刻
  
—— 回眸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骑兵部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人民海军方队受阅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程序(草案)
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修缮一新的天安门城楼
1949年10月1日朱德总司令在阅兵总指挥聂荣臻陪同下乘敞篷汽车检阅部队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率先通过天安门广场的英雄部队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30万军民欢聚于此,共同见证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这是新中国举办的第一次国家庆典活动,全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综合执政能力。为了迎接这一刻,多少人奉献出了自己的智慧和心血!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和副主席朱德一前一后,率领众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大地欢声雷动。这时,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在《义勇军进行曲》的奏乐声中,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并亲手按下了升国旗按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在场群众都把红旗红灯高高举起,汇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与此同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礼炮毕,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政府委员宣布就职,毛泽东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紧接着举行规模浩大的阅兵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阅兵总指挥聂荣臻的陪同下检阅三军。阅兵结束后,群众提灯游行开始。他们载歌载舞,庆祝伟大的日子,歌颂美好的未来。

  入夜,礼花绽放,火树银花,整个北京都沉浸在狂欢中。

  为什么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

  9月20日,在这北平一年之中最美的金秋时节,位于正义街2号的中共北平市政府前戒备森严,不仅增加了岗哨,车辆也明显比平常多了不少。原来,中共中央有关部门、华北、北平市党政军民各机关团体共25家单位在此开会,从代表们一张张兴奋的脸孔上,不难看出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结束后,一个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祝大会筹委会”的机构正式产生了。筹委会主任由聂荣臻将军担任,其任务就是在最后的节骨眼上抓好大典方方面面的落实工作。

  其实,聂荣臻所承担的职责远不止于此。众所周知,开国大典有三项内容: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举行人民群众游行活动。

  大典内容确定后,阅兵指挥所随即成立,阅兵总司令毫无疑问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和最高统帅之一的朱德总司令,可谁来担任“阅兵总指挥”呢?

  开国之初,人民解放军帅多将广,有多人能担此重任。然而,在确定阅兵总指挥的人选时,中央领导们几乎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聂荣臻。此时的聂将军身兼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京津卫戍司令员数职。他不仅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还具备良好的军人素质和不同寻常的将帅风范。他平时十分注意军容风纪,即使是在残酷的战争年代,风纪扣也扣得很严实,鞋帽时时都穿戴得工整,连衣服上的补丁也打得平平整整,处处显示着胜利之师的风度。由他担任阅兵总指挥,一定能把一支队列整齐、步伐一致、军姿严整的人民军队的精神风貌展现给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达到扬我军威的目的。

  为什么大典选址天安门广场?

  阅兵仪式在整个开国大典中占很大比重,庆典的前期筹备工作主要围绕“怎样举行阅兵式和在哪里举行阅兵式”开展,尤其是阅兵式在哪里举行,决定着整个开国大典怎样进行的问题。阅兵指挥部起草的《阅兵典礼方案》在向中央领导人汇报后顺利通过,但阅兵地点放在哪里,却没有当即定下来。

  1949年8月,指挥所的将领们经反复研究论证,制订了两套关于阅兵地点的方案交给周恩来。第一套方案将阅兵地点选在市中心天安门广场;第二套方案在市郊西苑机场。因为各有优缺点,周恩来仔细看过方案后没有马上拍板。

  天安门广场,地处北平市中心,阅兵时,领袖、军队和群众水乳交融,开国大典可以搞得轰轰烈烈;天安门城楼可作为现成的阅兵台,不必费太多力气就可以让全体中央领导和政协代表在城楼上检阅;且天安门周围街道四通八达,容易集中和疏散。但当时的天安门广场脏乱破旧,长安街也狭窄逼仄,只能横排通过步兵十二路纵队,骑兵三路纵队和装甲车二路纵队,当日城市交通至少也要中断四小时。

  而西苑机场的优势在于:它有宽阔的机场跑道,没有阻碍交通的后顾之忧;且西苑机场在1949年3月25日已举行过欢迎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的阅兵式。但西苑机场没有检阅台,如举行数十万人参加的开国大典,就要搭建像天安门城楼那样气势雄壮的检阅台,其所费工程之大、投入资金之多,在当时是很难办到的;西苑机场距市区较远,数十万群众参加大典,往返不便,但若没有相当规模的群众参加,开国大典应有的气氛及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就体现不出来。且机场跑道虽大,但只有一条道可进退,对参加阅兵的部队而言,行动起来不方便。

  随着举行开国大典的日期一天天临近,周恩来的思考重心落在天安门广场上。天安门城楼矗立于北平城中轴线上,是紫禁城的正门,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它坐南朝北,巍峨壮丽,规模与气势之大,堪称天下第一,在这里举行开国大典将赋予它全新的意义。经反复权衡,举行开国阅兵式的地点选在了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的地址也就毫无悬念地定下了。自1949年10月1日起,天安门就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2019年10月1日 星期

第04版:人文博览 上一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