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日 星期
天安门广场是怎样诞生的?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紫禁城正式更名为“故宫”,开始对外开放。但1937年北平沦陷后,故宫博物院关闭了,此后,故宫建筑日渐衰败,与故宫相连的天安门城楼也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且野鸽筑巢;金水河河道淤塞,水面污垢腐臭难闻;天安门前垃圾如山,最大的垃圾堆有七米高。

  1949年8月9日至14日,北平市举行了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毛泽东,周恩来出席了大会,会议决定由北平市建设局提出修整计划并承担修整任务。9月底,当时世界最大的天安门广场诞生了。以天安门为主席台,整个广场可容纳20万人以上。天安门城楼、金水桥及周边地区修葺粉刷一新,广场周围种植了大量鲜花、草坪和树木;金水河经清淤注水后,清澈见底;御河桥两边修建了供大会指挥及外宾观礼用的观礼台;在广场上新建了国旗台,竖起了一根高22.5米的电动国旗杆;中华门外正阳门、前门箭楼两旁的许多建筑物上都张灯挂旗。同时,天安门城楼的装饰和布置工作也按期完成,面貌焕然一新:天安门城楼上横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城墙正中门洞上挂着毛主席巨幅画像,两旁是宽大的巨幅标语,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万岁”,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天安门城楼上8面大旗迎风招展,10根朱红色廊柱间高悬8个10立方米的大红宫灯。全新的装饰符合中华传统喜庆形式,把天安门映衬得既庄严、稳重、典雅、大方,又体现了新中国蒸蒸日上的活力。

2019年10月1日 星期

第04版:人文博览 上一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