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日 星期
庆典为何定在下午三时?

  “新华广播电台,下面播送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仪式,将于今日下午三点,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1949年10月1日上午10时,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员用激动的声音向全世界发布了这条公告。这个时间之前一直是绝密,为的就是防备国民党派空军空袭开国大典。当时大陆还没完全解放,西南、西北、中南及华南的战事仍在继续。1949年5月4日,蒋介石就曾从青岛派出六架专门用于轰炸的美制B-24飞机轰炸北京南苑机场,投弹30枚,毁坏了飞机四架,房屋196间,死伤人数达24人。举行开国大典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宾、贵宾都集中在天安门城楼,数十万军民聚集在广场,若发生空袭,后果将不堪设想。

  出于这个考虑,聂荣臻郑重向中央军委提议,开国大典在下午三点举行。这个特定时间,是根据B-24轰炸机的时速及性能缜密计算出的。它的飞行时速是488公里/小时,最大航程为3380公里。如果上午从舟山群岛起飞,轰炸机可以在3小时左右抵达北京,执行完轰炸任务后,还可以安全返航。但如果下午起飞,轰炸任务虽还可以执行,但夜航能力相当差的B-24,就可能有去无回了。

  即便如此,聂荣臻还是很紧张,为防止蒋介石孤注一掷,中央军委航空局在南苑机场组建了一支飞行中队,负责北平的防空。在东观礼台上临时建了通信枢纽,在阅兵指挥所开设了有线电话总机,与天安门及广场各点通话,与南苑机场设立专线电话。此外,还在北京饭店楼顶设航空指挥台,在东大桥、通县菜地设立了防空电台。由于当时没有雷达预警系统,军委航空局在华北地区设了5个防空站,建立专人对空监察哨,组成肉眼防空通讯网。

  翻开《阅兵典礼方案》,还可以看到大量深入细致的防空应急预案:受阅时,如遭国民党空军飞机袭扰,天安门城楼上的领导人立即转移到城楼下的防空洞里;现场参加游行的群众则就地卧倒;受阅的1978匹战马也都作了安排。同时,用战斗机进行空中拦截,在广场外组织高炮对空射击。在受阅的17架飞机中,有4架是带实弹的。带弹飞行受阅,这在世界阅兵史上都没有过先例。

  蒋介石最终没有派人来空袭,但潜伏在北平的敌特一直伺机而动。1949年9月中旬的一天,解放军战士在天安门附近巡视时,看到一个戴礼帽的人不时记录着什么,走近发现此人正在画线路图。战士刚要盘问,那人却先掏了刀子。被制服后,经审查,他正是国民党的特务,任务就是绘制天安门周边地图,预埋炸药。甚至在开国大典前一天,天安门城楼上铺设的两块苇席下,还扫出个炸药包。好在开国大典顺利举行,所有工作无一漏洞。 (本报综合)

2019年10月1日 星期

第04版:人文博览 上一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