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时间: 4月2日
采访地点:咸安明珠广场
体验职业:拉面师傅
一碗热气腾腾的拉面,是每个人都爱吃的食物。4月2日,记者来到咸安明珠广场,面馆里食客来来往往,41岁的拉面师傅章勇杰正卷起袖管,带着工作口罩站在案板前,忙着揉面团。等面团发好,章勇杰就要开始“大展身手”了。
“要吃面的等下子哦,拉面快些,刀削面就要慢一点。”记者注意到,章勇杰的拉面动作花哨,速度极快。他两手展开,发好的面团顿时变成了油条状。只见章勇杰两手有节奏地抖动一番,面条越拉越长,随着迅速地甩动,面条如银丝般倾泻进锅里。章勇杰像织毛衣一般,架势熟练利落。
听说记者想体验,章勇杰笑着说:“这可是个力气活。”原来,拉面没有速成技巧,全靠拉面师傅长年累月的实践摸索,别看一块面团没多重,拿在手里变换形状,成为一碗面条,可要费好大的功夫。“我每天肩膀和腰都是酸的。”章勇杰张开手,记者看到,因为长期案板工作,他的手上明显有一层薄茧。
记者先从揉面团学起。“水不要一次加太多,否则就成面糊了。” 章勇杰在一旁指导。记者慢慢加水,将面团搅拌均匀,放在案板上,双手握成拳头拍打面团。只操作了十来分钟,记者就觉得肩膀酸痛,而面团也勉强软硬适中,达到了基本标准。
章勇杰拿来干净的白纱布将面团盖住,这一步是“醒面”,也是影响面条口感成功与否的因素之一。趁着醒面的功夫,记者也终于可以偷会懒了。
待面团醒好,就到了“大考”的时候。记者有些心虚,为了不浪费食材,只捏下一小块面团,尝试着做拉面。章勇杰先在一旁做示范,只见他先把面团拿在手里,然后不断地“拉拉扯扯”,还在现场玩起了特技,只见章勇杰一会将面胚举过头顶翻飞,一会又将其绕着双肩旋转。
“遛面”结束后,章勇杰将面团放在满是干面粉的面板上,双手不断快速运作,开始将面团由粗往细“扯”,面团逐渐由“擀面棍”粗细变成了筷子粗细。随着章勇杰最后的轻轻一抖,面条很神奇地一下子变的像毛线一样细,现场的顾客都投来了惊奇的目光。
记者也学着章勇杰的样子拿起自己醒的面团放在案板上,来回拉伸,面团是变细了,可是来回转了几圈,依旧是块面团,丝毫没有变成拉面。记者以为是力度不够,于是加大力气往两边拉扯,不料面团从中间断成两半掉在地上,这下是彻底做不成拉面了。没想到做一碗面,也是个技术活。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