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9日 星期
家有老年性痴呆患者怎么办?

  核心提示

  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逐渐增多。据相关国际组织统计,世界上每3秒钟就会有一名新的老年性痴呆患者被确诊。而每一位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困扰的家庭。如果家有老年性痴呆患者,家人应该如何照料他们?

  A 及时发现患者早期症状

  张子凤是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的护士长,同时也是一位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家属。婆婆80岁被确诊为老年性痴呆症,到现在90多岁高龄,张子凤精心陪伴照顾了十几年。护理专业的背景和十几年的亲身经历,让张子凤对照顾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有了切身体会。

  “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老年性痴呆患者十分重要。张子凤最早发现婆婆的老年性痴呆症状,是从婆婆总是找不到常用的东西开始,然后发现家里每天进进出出的门关上以后,婆婆就不会打开了。还有一次,婆婆说脚疼,张子凤查看时发现,婆婆穿了4双袜子。去医院检查,婆婆被诊断为老年性痴呆。

  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吴婷教授介绍说,老年性痴呆早期不易被察觉,或者常被误认为是正常的衰老表现。记忆减退是老年性痴呆典型症状之一。正常的老年人也常会出现健忘,但这种良性健忘的表现是:记得有某件事,一时想不起来,事后又会重新想起,或经提醒、联系而想起来。老年性痴呆的患者则是一种病态的记忆障碍:这个事情在患者脑子里面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好像有个橡皮擦,将原来发生的事情抹掉了。

  老年性痴呆的早期表现还包括语言表达困难、不能认知当前时间、在熟悉的地方迷路、对爱好和活动丧失兴趣等。

  如果怀疑家人患上了老年性痴呆,应及早至医院的专业科室就诊,以明确诊断,如神经科、老年精神科、记忆障碍门诊等。

  B 应对行为异常有技巧

  随着病情逐渐加重,老年性痴呆患者常常会出现一些令人难以理喻的行为。张子凤的婆婆有一次拉肚子拉得很厉害,结果发现是婆婆把一小瓶食用油当饮料喝了。有一阵婆婆还总是把垃圾扔进马桶,为此,下水道不知堵了多少次。张子凤说,作为患者家属,一定要了解这些行为是患者自己无法控制的,因此,永远不要对患者喊叫、斥责,打岔、转移注意力往往比强行阻止更有效。

  吴婷表示,家属和照料者需要记住的是,导致患者各种“奇怪举动”的是疾病,而不是患者故意。那么如何应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种种症状表现?吴婷给患者家属支了几招——

  应对病人记忆力减退。按一定顺序安排病人每天要做的事情。选择病人状态好的时候,处理一些相对复杂的事情。病人记忆力下降,找词困难,因此与病人的沟通会变得困难,对策是多运用目光接触,呼唤病人的名字,或者握住病人的手,鼓励病人与你交流。尽量使沟通简单化,提出只需回答“是”或“否”的问题,如“累吗?”,而不是“感觉如何?”。问“晚餐吃米饭还是面条?”而不是“晚饭要吃什么?”。如果一句话没有理解,尝试换一种说法。保持耐心,尤其是病人有恼怒表现时。

  应对性格和行为变化。病人常会表现出一些性格和行为方面的变化,如不安、焦虑、容易发怒、打人;藏匿物品或认为他人藏匿物品;离家出走;性行为异常等。此时应咨询医生如何处理,寻找可能存在的诱因。对于打人、咬人、抑郁等,咨询医生,可能有必要给予药物治疗。关注病人感受,安抚病人,让病人有安全感。不要争论,或者尝试和病人讲道理。通过散步、唱歌或跳舞等病人感兴趣的活动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如果有攻击性行为发生,应保护自己,同时防止病人自伤。

  应对幻觉和妄想。随着疾病发展,病人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或偏执。首先咨询医生,以排除是疾病和药物引起的。尽量不要和病人争论他所看到的或者听到的,尝试转移注意力,并让病人有安全感。如果受到病人指责,尽量不要作出回应,而是对病人表现关怀,转移其注意力。跟其他人解释,病人的表现是疾病所致。

  应对大小便失禁。注意观察病人提示如厕的征象,如不安或者拉扯衣服,并快速应对。记录病人的进食量和饮水量以及入厕的频率,以便提醒病人规律如厕。保持病人穿着宽松舒适并容易脱去的衣物,如松紧带。睡前如果病人感到口渴,给他食用新鲜水果而不是喝水。如果大小便失禁出现在夜间,晚上6点以后要限制饮水的量。

  C 生活方式干预有助延缓病情

  婆婆刚患病的时候,虽然年逾80,但体力尚好,腿脚灵便。每天下班,张子凤就带着婆婆到附近的操场转圈。婆婆喜欢打牌,张子凤鼓励她跟老朋友一起玩。后来,老人的认知能力逐渐下降,张子凤仍坚持在休息日开车带婆婆到周边旅游。虽然婆婆经常记不住去了哪儿,但张子凤说,至少在玩的时候,婆婆是开心的。回来后还常常给婆婆看旅游时的照片,讲述游玩的经过,这也是训练记忆力的好办法。

  吴婷说,目前尚没有能够治愈老年性痴呆的药物,但选择正确的药物及早治疗,配合非药物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或有效延缓脑功能的衰退,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看护者的负担。

  其中,非药物治疗是药物之外重要的补充。吴婷推荐的非药物干预方法包括:1.早期鼓励患者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鼓励其进行简单的家务劳动,避免过多代劳,鼓励自己动手,尽量维持生活自理能力,延缓脑功能的衰退速度。2.鼓励患者进行体格锻炼。有氧运动可改善他们的认知功能,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降低老年人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3.参加认知训练和康复、记忆康复的项目。4.参加唱歌、书法等患者喜欢的娱乐活动。5.改善睡眠质量。6.经常陪伴患者看看老照片、老视频,鼓励他们讲述年轻时的生活。

  D 照顾者别忘了照顾好自己

  张子凤的电脑里有很多她和婆婆近些年的合影,两个人总是笑容灿烂。不知情的人根本看不出来,她们一起与老年性痴呆“战斗”了十几年。而作为护士长,张子凤平时的工作也是十分忙累。张子凤说,自从婆婆患病后,家里就找了保姆,并把照顾婆婆的事做了分工。这样,自己的压力不会太大,同时注意调整心态,经常逗老人开心,自己也开开心心。

  吴婷提醒,作为照顾者,繁重的照顾工作可能导致压力过大,因此照顾者的心理建设很重要。要接受家人生病的事实;找专业的医生或护士了解护理照顾的知识;可适当请其他亲友帮忙,或者请护工;可以与有相同问题的家庭相互交流、相互支持。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去照顾病人。 (本报综合)

2018年10月19日 星期

第05版:健康咸宁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