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6日 星期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强力推进教育改革
○黎时龙

  核心提要:通城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强化领导,加大投入,着力改革,促进了全县教育工作的稳步发展。但由于教育历史欠账较多、学校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学校债务沉重、城区大班额现象严重、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突出。如何破解教育难题,近年来,通城县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大胆实行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

  一、问题重重,通城教育在艰难困苦中挣扎

  改革从来都是问题倒逼的结果。通城县委、县政府决定推动教育领域改革,根本原因在于通城教育领域问题突出:

  (一)教育债务沉重。至2018年3月,全县共有公办学校84所,存在债务的学校有45所,负债率53.6%,债务总额2.22亿元。其中:三所高中债务1.65亿元,42所义务教育学校债务0.19亿元,教育局项目办负债0.38亿元。沉重的债务已让通城教育不堪重负,特别是三所高中正常运转困难,发展举步维艰。

  (二)临时用工泛滥。全教育系统共有临时用工人员1423人,基本上都是学校自主聘请,既没有向主管部门报批,也没有在人社部门备案,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的不足20%,给教育带来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三)脱岗现象严重。全县在编教师3344人,在岗的3182人,有162人不在岗,占在编教师的4.8%。

  (四)管理人员队伍臃肿。一些教师不愿站讲台,一门心思想当干部。如通城一中核定编制237人,设有内设机构23个,领取行政津贴的有97人,占编制总数的40.9%。二中有教育管理人员43人,占编制总数的23%。县教育中心有教育管理人员47人,占编制总数的46.7%。

  (五)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不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0.3倍绩效工资、高中阶段0.8倍的绩效工资本应与教师的工作量、教学质量挂钩,实行多劳多得、教学质量高的多得,但大多数学校都是平均发放,没有发挥激励作用。

  二、痛定思痛,实施方案在反复酝酿中诞生

  “教育领域改革势在必行。要通过改革,革除落后观念,打破陈规陋习,切实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和乱象,让教育回归教书育人的本源,真正让教师安心教书,学校安心办学。”通城县委书记熊亚平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亲自担任通城县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主持教育改革工作:

  (一)专班深入调研。为破解制约通城教育发展的瓶颈,2017年8月,由县委改革办发起,从教育、财政、人社、编办、审计等部门抽调人员组建工作专班,深入部分乡镇和全县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全面调研,通过座谈校长、走访教师、访谈家长等形式,历时三个月,在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与多方交谈,反复酝酿修改的基础上,县改革办了起草了《通城县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二)方案通过审议。《通城县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先后通过县政府常务会、县政协常委会、县委常委会审议修改,并于2017年11月27日在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以法定的形式确定了改革方案。2017年12日1日,县“两办”正式发文予以实施。

  (三)任务予以明确。通城县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六大改革任务:一是明确教育投入保障范围和标准。总体目标是财政性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及在校学生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落实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落实教职工工资待遇政策。建立教育教学奖励机制(设立教育教学工作奖和名师、名校长奖)。二是创新教育资金管理机制。设立通城县教育资金管理中心,负责全县所有教育资金统筹调度和日常收支管理。实行教育资金统一预算,统一调度;项目建设统一审批,统一招投标;办公用品统一采购,统一配送。三是规范教育编制管理。严格学校编制管理。全面清理在编不在岗教师和超职数配备教育管理人员。规范聘用人员管理。四是规范学校社会化服务管理。对学校超市(小卖铺)、食堂、校办工厂、学生公寓等实行公开招投标,引入社会资本经营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将现有公办学校所属幼儿园与原校分离,实行单独办学、独立核算,公办性质不变,统一由乡镇教育党总支管理。五是加强学校债务管理。锁定学校债务。核定债务性质。积极稳妥化解债务。严禁学校以任何形式或理由新增债务。六是建立科学考评机制。制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奖励办法,年终对全县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分类考核评价。

  三、全力以赴,教育改革在不断强化中推进

  (一)全面动员。3月6日,县委、县政府召开教育改革工作动员大会,县委书记和县长莅临会议并作动员讲话,各有关单位作表态发言,县“四大家”领导、各乡镇长和教育系统管理干部参加会议,正式拉开教育改革工作大幕。

  (二)压实责任。县改革领导小组出台了《通城县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重点任务责任分解》和《关于做好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第二阶段清查清理工作的通知》两个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改革各成员单位的具体责任、时间表和任务图,强化部门形成合力。

  (三)稳妥推进。按照动员部署、清查清理、审计移交、正式实施四个步骤,稳步推进相关工作。目前,县教育资金管理中心已经成立,工作人员基本到位,工作规程正在制订。县教育局配合县委对3所高中主要负责人和中层以上干部进行了调整;对11个乡镇教育党总支书记实行交流任职和调整优化;将教育局机关及二级单位股室由20个减少至13个,局机关干部由104人减少至68人,分流36人;在城关初中、城北初中和教育中心三所学校开展学生食堂合作经营试点工作。县审计局牵头成立联合组,对全县公办学校债务重新进行了审计锁定。县人社局牵头成立联合组,制定了《规范中小学教师调动(借用)管理规定》,对全县临时用工进行了清查。县编办牵头成立联合组,对全县各学校的编制进行重新核定,对脱岗教师进行了清查。从8月20日开始,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将全县所有学校全面实施。

  (作者系通城县教育局局长)

2018年7月16日 星期

第05版:决策参考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