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9日 星期
中美学者共同编写中国古典文学教材在美出版
中国故事,我们一道来讲

  由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任袁行霈教授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教授蔡宗齐共同主编的一套10册系列丛书《如何读中国文学》日前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正式推出。

  这套由中美两国学者合编的中国古典文学教材,正突破中国国学与西方汉学各自的学术传统,一道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将更多更好的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

  A 丛书内容包括中国诗歌、小说和戏曲

  用文学的方式讲好中国文化的故事,作为丛书主编之一的蔡宗齐有自己的心得。

  10年前,蔡宗齐在美国高校讲授和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出于教学需要,编写了一本诗歌教材《如何读中国诗歌:导读选集》,并在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10年后,这本教材经历数次重印,在亚马逊网站和全球知名读书社区Goodreads上口碑良好,销量远超普通学术书籍。

  “以往美国学生学习中国文学的参考书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纯粹的英文翻译类书籍,二是相对专业的文学研究著作。然而,前者难以传达中国文学原文美轮美奂的境界,而后者是专家与专家之间的对话,又太高深。”蔡宗齐回忆说,在美国高校进行中国古典文学教学的一大挑战就是教材缺失。

  同美国汉学家一样,国内的汉学研究和教育专家也面临着类似困扰。

  一时间,整合海内外汉学研究资源,加强中国文学教材编纂,搭建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国学平台,成了中外学者共同的理念与追求。

  北大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专家、北大中文系教授刘玉才介绍说,《如何读中国文学》系列丛书计划出版10册,主要面向母语为非汉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目前已发行《如何读中国诗歌:导读选集》《如何读中国诗歌:语言教本》和《中国诗歌文化:先秦到唐》,还将出版《如何读中国小说》《如何读中国戏曲》《如何读中国散文》《如何读中国文学批评》4部文学导读集,以及3部配套的语言教本,全套丛书计划于2020年出齐。

  B 诗歌教材已进入美、澳等国高校

  为了更加贴近国外读者,丛书编者在选目、翻译、编纂乃至开本大小、字体字号、封面设计等各个方面都下了不少功夫。

  “我们熟悉的经典文本,譬如《古文观止》,可能美国学生并没兴趣。西方学生或许对八股文的起承转合很有兴趣,但通常的八股文内容又会相对枯燥。”刘玉才说,选文不仅要考虑体例、结构、技巧,还要看是否能够承载更多中国文化的影响,达到文以载道的目的。

  最终,丛书在内容呈现上有背景介绍、导读、格式韵律、练习,形式上还配以朗诵、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教学。

  蔡宗齐表示,这套丛书的顺利出版,体现着中美学者共同策划、共同编写、相互修改,最后由美国顶级学术出版社定稿出版,并将进入美国主流高校使用的深度合作。

  国外学界如何看待这套丛书?

  蔡宗齐说,据他了解,目前已有美国、澳大利亚、波兰等国的高校教授和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使用他编纂的诗歌教材,并将其列入教学大纲。

  C 构建兼容并包的学术话语体系

  快速增长的海外中文学习需求,国际汉学研究人数和知识结构变化,反映着中国文学与文化走出去的巨大空间。

  “我们一道来讲中国故事。”蔡宗齐说,用这样的新形式编丛书,对于海内外汉学研究都是双赢的。文献研究和文本意义解读是中国学者所长,而在理论框架、研究范式发挥方面,西方传统往往引领学界潮流。西方汉学研究与国内国学研究的蓬勃发展遥相呼应,将推动两个学术传统各自超越自身学科的藩篱,开展深度的交流。

  刘玉才表示,北大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正在进行中华文明传播史研究,梳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搭建新的桥梁。蔡宗齐则计划制作一部关于中国诗歌发展的电影,在美国大学课堂和电视台播放,向大众呈现中国诗歌面貌。

  “到时候,海内外汉学家使用中英文双语教学和著述将成常态,汉学与国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学问一家的格局将形成。”蔡宗齐如此畅想。

  (本报综合)

2018年7月9日 星期

第07版:书香咸宁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