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三环汽车方向机公司副总经理徐前华,是个“土生土长”的高级工程师,1995年参加工作,从小小的技术员开始做起,历任过公司技术主管、技术部长、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等职务,是企业技术创新领头人。2007年,他荣获咸宁市“劳动模范”,2016年,被授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熟悉的人都说,该公司现能拥有50万台套EPS总成生产能力, 2016年突破生产15万台套EPS总成、销售收入达1.5亿元的能力,徐前华和他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功不可没。他主持的EPS技术开发项目也荣获“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三环集团授予的“科技创新一等奖”。
那什么是汽车EPS呢?简单地说,EPS是汽车的转向控制系统(学名是电子助力转向)。电动汽车,是机动车未来发展方向,完全突破了燃油汽车的燃油问题和尾气污染两大弊端,世界各国都争相研制开发。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电动汽车中非常重要的转向执行机构。作为汽车转向器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2009年,三环方向机公司在三环集团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终获国家发改委评估审批,建立“汽车电动助力系统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一期总体规划投资2.8亿元。
为了尽快完成国家“汽车电动助力系统产业化基地”一期建设项目,在市总工会的支持下,2011年11月,公司成立了以徐前华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这是一支平均年龄为31岁的年轻队伍,是一支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的创新型团队。
在企业无法聘得技术专家,无法取得外部支援的条件下,徐前华作为劳模挺身而出,不畏困难,勇于担当该机电一体化高科技产品的技术组建工作与项目研发任务,全面负责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与工艺制造工作,走上了艰难的自主研发的发展道路。
开发初期,在没有任何设计经验可供参与和借鉴的情况下,徐前华不畏艰难险阻,带领项目组成员既当设计师,又兼工艺员,还是检验员,一心扑在工作上,眼中紧盯项目不松懈,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各项工作。技术上,他甘于寂寞,一心钻研,克难奋进;工艺上,他多方验证,实时总结,不断改进;思想上,他铭记责任,坚定信念,执着追求,在电动转向这一高科技领域大胆创新、精耕细作。从技术图样设计、关键工序生产工艺验证、工艺路线拟定、设备选型、产品试制、技术改进到产品定型,都一丝不苟、积极尝试、严密验证,使得该项目得以科学有序推进。
为提升产品品质,公司经过考察交流与综合对比,决定引进一条全新、非标的专业产品装配检测成套设备,徐前华又是一马当先,带领项目组成员,从整条装配检测线每个工位的设备结构组成、装夹定位方式、压装动作流程、质量防错监控、产品变形适应性等方面入手,与德国CLAAS公司项目工程师一起,全身心融入整条装配线的设计与制作中,认真讨论、细致比较、优选方案、完善细节,确保了公司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提前投产,实现产品成功转型升级,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春天。
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徐前华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和EPS产品的成功研发,为本地人员的就业提供了机会,创造120余个就业岗位;为公司产品结构调整带来新的活力,增强了企业在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长远发展和行业进步培养了新生力量。由于EPS项目是高科技项目,产品具有节能的优势,装配在燃油类汽车上能省油5%,能有效减少尾气排放、噪音污染;同时符合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能有效减轻汽车对石油的依赖,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有力地推进了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的发展。
省委书记蒋超良来三环方向机公司调研时,在“徐前华党员劳模创新工作室”里,详细听取了徐前华对EPS 产品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前景的介绍,充分肯定了该同志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诠释了“困难面前有党员、攻坚克难有党员”的深刻意义,并勉励他带领科研团队继续瞄准技术前沿,引领企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