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是俄国文学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初次看到这本书时,是在母亲的床头柜上,厚厚的、密密麻麻的译文,看见母亲读得津津有味,我也开始有了阅读之心。
真正将这本书看完,是在大学时候。看见很多同学将这本书列为必看、将来会看的书单里,我更是坚定了要看完后两本的心。
该长篇小说以1805年开始的争夺欧洲战争和1812年的俄国卫国战争为主线,以四个主要人物的转变穿插叙述而成,他们分别是安德列、皮埃尔、尼古拉和鲍里斯,除了安德列公爵是托尔斯泰本人的理想原型外——曾致力于改革农奴制的实验,其他三人都在十二月党人中有其原型。
小说的故事歌颂了俄罗斯民族的英雄品质和坚强性格,从多方面反映了俄国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中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面貌。
年轻的公爵安德烈在舞会上对娜塔莎一见钟情,却为了满足个人英雄主义离她而去,为了辉煌与荣耀,在法俄开战时,安德烈公爵满腔热情地从军出征。但是,事情并不如同他所想象的那么美好。他于一次战役中受了重伤,伤愈后侥幸回到家里时,妻子又不幸难产去世,这给他以巨大的打击,从此他消极处世。在他的好友比埃尔劝导下,他才重拾生活的信心。
在托尔斯泰的笔下,战争的残酷不仅在于城市焚毁,以及它造成的流离失所,更在于战争后人性的千疮百孔。当俄国卫国战争爆发时,为了民族的尊严,多少战士毅然重返前线,最终为国捐躯。
战争是整个故事的背景,读完整个故事,我感觉作者真正要表达的却是他对人类命运的反思与人性的剖析。
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她)的芬芳。”“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
战争就像一面透视镜,洞悉着人类的一切。包括人性,都因战争而变得透明可见。书中映射出的很多人生道理,让读者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