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获孙犁散文奖的刘云先生,笔下的乡村是美的,静谧的,欢腾的,没有修饰的。读他的散文,就像听他说乡村旧事。
《一生一个乡村》与其说是一本散文集,不如说是一个“村子”,这个村子里的人,被刘云喊了出来,“活”了起来。“表舅爷高兴时,捋着那把胡子微微笑…”,“父亲有时高兴了,一时便醉了,出语作势有了些江湖气……”
《一生一个乡村》将农忙和农闲的自由和散漫,通过耕种和丰收表现出来,由此也将乡村的快乐引了出来。“春天里,牯子牛发情,不好生犁地,或见了母牛在地头经过,一时便扯翻了犁,嗷嗷的趟过地垄便要去向母牛扒骚,一般的犁地把势便囤不住犁,人拉翻了,惹得人一片声的欢笑”,《从前的爱情》这样描述乡村,这样的文字不需要修饰,乡村也是活的。
乡村最隆重的节日是过年,但很多人写不好年,捏不准年的实质,刘云通过一盆烫澡的水将年描述得既生动又形象,“男人泡出开仓屯粮般的胃口,女人泡出从头到脚的周正颜色,小娃子泡得年画般藕节节儿可爱,老人自然是泡化经年劳作的风湿的,一年间的骨锈疼叫一盆过年的滚水跑软腾了”——《年是个甚》。
乡村是个大命题,很多人认为写乡村需要宏大的叙述,其实不然,写乡村散文最重要的是细节,刘云就善于把握细节,“气泡从锅底生成,在渐渐膨胀起来的米的表面,拱出一个空洞,两个空洞,三个空洞……”《饭咕嘟》,读这样的细节,儿时的记忆立刻浮现眼前。
《一生一个乡村》让我们感知了乡村,更理解到刘云对乡村的执着和热爱,他将乡村的事物进行了还原和记录,让乡村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呈现其中。在这样的文字里,不但会让浮躁的心静下来,更让乡愁在文本中得到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