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并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根据第一学段的课文编排,“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主要的学习任务群,旨在儿童入学不久未识字或者识字不多的情况下,能初步体会汉字的结构、主要特点和规律,发展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并运用汉语拼音和普通话,奠定语文基础。
关于识字方法,《新课标》提出,教师要综合运用随文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字理识字、生活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方法,将抽象的符号转化为生动的形象,逐步发展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一、学文识字
指借助文本情境学习生字,通过识字来帮助读文,通过读文来巩固识字。如《荷叶圆圆》这课中的“躺”“眨”“展”“立”等动词,可让学生模仿“水珠”“蜻蜓”的样子做这几个动作,通过有趣的肢体语言,能将汉字记得更牢固。再通过朗读句子,将识字和读文相结合,从而互相促进。
二、集中识字
即利用汉字构形组词规律帮助学生集中归类识字。教材中的识字单元均可运用这种方法,如《操场上》这课文中的两组词语“打球、拔河、拍皮球”和“跳绳、跑步、踢足球”,整体看,这两组词都是运动场上的体育活动,分开看,前一组词为手部动作,后一组词为腿部动作,两者既相互联系,又有不同。所以,就能识记“提手旁”的字和“足字旁”的字了。
三、字理识字
即能对汉字形体的结构构造具有可释性,能寓于汉字字形中的意义信息。如“喜”字,甲骨文,从上边的“壴”,是“鼓”陈列到鼓架之上,表示击鼓为乐;从下面的“口”,表示欢乐喜爱的心情,由此可见,古人高兴大多与鼓声有关。
四、注音识字
则是借助拼音识字。第一学段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都有注音,这是“注音识字”的具体运用。
五、生活识字
将学生带入特定的生活场景中,帮助学生识字,如在商业街道,可认识店铺招牌上的字;在超市购物,可认识食品包装袋上的字;在博物馆,可认识陈列文物上的字,这些都是生活识字的途径。
六、借助工具书
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字典是他们形影不离的工具书,可以运用学到的“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来独立识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识字方法。但语文老师必须认识到,不同的识字方法属于不同的教学途径,并非非此即彼,教学时因地、因时、因学情而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