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辉,咸宁市香城学校中学物理高级教师,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工作三十多年,所教班级学生曾有多人在中考获得了物理满分的好成绩。参与《中考攻略·物理》、《一课3练》等编写;主编《精彩课堂·物理》一书连续两年由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考是知识、思维、能力的全面考查。在这最后的一个月复习时间里要完善知识体系、构建思维体系、提高能力体系,做到有的放矢、忙而不乱。
一、紧扣课本、完善知识体系。
中考试题面广,每一份中考试卷要涉及到课本知识点的80﹪以上。复习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有些知识点虽然很简单,但不等于不考。要对课本所有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要打破章节界限,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建立知识网。以电学为例,初中电学知识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五个基本点。电学的研究就是围绕电路这个中心,而任何电路中又都包含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五个物理量,对于每一个物理量的定义、单位、决定其大小的因素、测量(或判定)大小的方法,都要理解或掌握。这五个基本物理量又是相互联系的,它们联系的纽带就是相关规律及公式。如:在串联电路中某导体长度发生了变化,会引起一些量有相应的变化:长度L↑——电阻R↑(R与L成正比)——电路总电阻大小R总↑(串联电路等效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电流I↓(欧姆定律)——该电阻的电压UR↑(串联电路分压与电阻成正比)——电路总功率P总↓(P总=UI)——电路在相同时间内消耗总电能W总↓(W总=P总t)。而电学、热学、力学联系的枢纽是功和能,效率公式是其联系具体方式。
二、触类旁通,构建思维体系。
许多内容在思维上的有内在关联。如:力学中的密度ρ=m/V、热学中的比热容C=Q/mΔt、热值q=Q/m,电学中的电阻R=U/I,在学习、分析、应用上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测量仪器天平、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电流表、电压表等器材使用的步骤基本相同,都包括:①看,②放,③调,④测,⑤算。许多物理量大小、物理规律探究的方法、程序基本一致,如:摩擦力、浮力、压强、动能、势能、电阻、电流等大小的探究都用到了转换法、控制变量法、对比、归纳等方法,探究过程中也经历了相同的环节。将一些相似、相通的内容对比复习,往往能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作用。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把学会的思想和方法迁移到其他内容和学科使用。
三、一题多解找巧解,多题一解找通解。
做题是提高应试能力的重要途径。做题不等于机械“刷题”, “多做苦练”未必有进步。做题要用手、用脑、用心,通过做题巩固书上知识点,发现方法上盲点。最容易想到的方法未必是最简单的方法,巧妙运用题中显、隐性条件可使解题过程优化,错误概率降低,一题多解找巧解。
学习不仅要有肢体上勤奋,思维上更不得懒惰。考试知识较多,题目内容千变万化,而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没有变化。动态找“量变”、静态找“量点”。“量变”就是变化过程中的自变量及变量间的变化规律,“量点”就是一些特殊点:起点、终点、拐点、已知点。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利用量变的规律列出量点的方程,不同的题目常有相似的解题方法,通过归纳、总结,多题一解找通解。
通过做题,训练解题规范性,提高解题速度。不该错的错了,不该丢分的丢了,表面是疏忽、粗心,实际是不好的态度、不良的习惯引起的。对以前错题要重视,对待每一题都要认真,平时写作业要当做考试来做,准备好文具、草稿纸,根据作业量多少规定时间完成;按作业的顺序在草稿纸上写题号、分析、演算,便于检查、核对,既能节约时间,又能提高准确率。通过做题提炼出行之有效的解题程序和方法。书应当越读越簿,题应当越做越精。
四、精确定位,有的放矢。
《湖北省咸宁市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物理学科考试说明》明确指出:容易题∶中档题∶较难题比例为6∶2∶2,整卷难度值控制在0.7左右。整卷难度不可能很大,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是重中之重。不管是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还是临界生、尖子生,都应抓好基础的复习,练好基础题。
针对不同的知识点的复习,要把握好深度和广度。声、光、热、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力的基本概念、机械能、电荷及作用、磁现象等,考查的都是最基础的知识,没有难题,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不宜太深太难,不要去练偏题和怪题,做常见的基础题即可。中等难度的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有:摩擦力、压强、浮力、简单机械、机械效率、功和功率、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等,这些知识的复习和练习是临界生的着力点。浮力与压强综合,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综合则是尖子生的拨高点,学习程度好的学生,这部分练习必须持续到位,做到 “熟能生巧”。
临界生不要把起点定得过高,太大的压力会使心情烦躁,知识难消化,花了时间却没有效率,得不偿失。临界生应立足做好基本题,确保容易题不失分,中档题少丢分,难题能得分,顺利过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