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6日 星期
田野蛙鸣
■殷铁山(嘉鱼)

  暮春,我受邀在乡下老友家留宿一夜。深夜口渴而醒。咕咕—呱呱—咕呱—呱呱——此时,耳畔传来潮水一样的蛙鸣,让我激动不已,睡意全无。蛙鸣时而此起彼伏,时而戛然而止;时急、时缓、时浑厚、时清脆,节奏分明。这一唱那一和,蛙蛙共鸣。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犹如害羞人儿在唱出心中那份恋歌。 听着这熟悉而又亲切的蛙声,心头漾起莫名的激动。于是我伫立窗前,凝神静听,思绪也在不经意间氤氲弥漫开来……

  在农村长大的我从小就特别喜欢青蛙,以致于对青蛙的一切都兴趣颇浓,尤其对蛙鸣更是情有独钟。第一次接触青蛙是在一个没有月光的春夜,我随村里的几个大哥哥一起拿着手电筒去秧田扎黄鳝。走在田埂上,一阵阵“咕呱咕呱”的声音从田野的四周隐约传来,胆小的我有点害怕,闹着要回去,几个大哥哥异口同声地对我说:“小山子,不用怕,这是青蛙的叫声,很好听。待会抓两只回去你养着,多听几次你会喜欢上这天籁之音的。”回到家中,母亲见我手里抓着两只青蛙,对我说青蛙专吃害虫,要我放生。在我再三恳求下,母亲将两只青蛙放进木桶里,并说好养几天就放生。那晚,我坐在木桶边,想看看这绿色小精灵是如何发声的,久久不肯上床睡觉。母亲知道我的想法后,让我关灯上床,不一会厨房里果然传来几声蛙的叫声。伴着天籁般的歌声,我甜甜入梦。

  源于对青蛙的偏爱,小时候放牛,我经常利用牛儿悠然吃草的间隙,观察着周围田间、草丛、荷塘里的青蛙。渐渐的我从蛙鸣的节奏中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增长了许多见识。咕咕―呱呱—咕咕―呱呱——这是一对“情侣蛙”在缠绵对歌,浅吟低唱着它们的“关关雎鸠”。咕呱―咕呱―咕呱―咕呱——每逢下雨的前后,青蛙显得特别的兴奋和活跃,叫喊声也特别的欢快和响亮。正如民谚云:“青蛙叫得稠(密),大雨将临头!”呱呱呱呱呱呱——在受到天敌伤害或惊吓时,青蛙的鸣叫就会变得异常急促等。

  上中学后,我对那些描写青蛙的诗词偏爱有加,特意将描写青蛙的古体诗词集中摘抄在一个笔记本上。惊蛰过后,田野里冬眠的青蛙陆陆续续地爬出洞口,吮吸着春天的甘霖。“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毛泽东主席这首《七古·咏蛙》一方面道出了春天来临,青蛙敢于率先发声的气魄;另一方面,作者托物言志,以蛙自比,表达自己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屋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这首唐代贾拿的五绝《孟夏》,把初夏时节,水乡江南的蛙声比作管弦之乐,萦绕耳际,令人浮想联翩。“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这首《西江月·黄沙道中》则描述的是盛夏时节人们伴着阵阵蛙鸣,坐在老槐树下畅谈着稻谷丰收的喜悦……虽然那本摘抄本早已不知所踪,但每每吟诵起这些咏蛙的经典诗词,就会情不自禁陶醉在蛙声的动听旋律里。

  “是被这一浪高过一浪,一波胜过一波,绿意荡漾的‘青蛙音乐会’给迷住了吧!”老友不知什么时候站在身后,言语风趣。我点头示意。“咱乡下人就没有不喜欢青蛙的,前些年青蛙一年比一年少,以至于田间的害虫多了,不得不打一点农药。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生态理念指引下,一场生态保卫战在全国打响。随着生态整治的持久深入,天更蓝了,山更青了,水更绿了。青蛙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白天在草丛、荷塘边行走,一不小心便会引爆‘蛙雷’,蛙声顿时响彻田野……”老友话未说完,就大声笑个不停,我也被老友的诙谐给逗乐了。

  咕咕—呱呱—咕呱—呱呱——,蛙鸣阵阵,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迹象。那一声声跳动的音符,如同一首首怡人动听的乐章,韵律整齐统一,曲调高亢嘹亮,醉了田野,醉了乡村,也醉了游人……

2019年5月6日 星期

第12版:花海泉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