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国土部公布了“2016三季度土地市场运行情况解读”,披露1-9月全国住宅用地供应4.79万公顷,同比减少8.4%。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楼市拉升明显,住宅地价再次进入较快增长区间。
在此期间我国土地出让面积和成交价款出现“量减价增”,超七成省份价款增长。受宏观金融货币政策向宽松方向调整影响,1-9月,全国土地出让面积和成交价款分别为14.30万公顷和2.28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8%和增长24.8%,而去年同期二者降幅均超过25%。与上半年相比,出让面积同比由正转负,出让价款同比持平。全国有23个省份土地出让价款同比增加,浙江、海南、安徽、宁夏、甘肃增幅较大,8个省份同比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如辽宁、北京、湖南、重庆等。
1-9月,全国房地产用地供应7.1万公顷,同比减少7.8%。分地类看,住宅用地供应4.79万公顷,同比减少8.4%;商服用地供应2.32万公顷,同比减少6.6%。从结构来看,住宅用地占房地产用地比例呈现趋稳态势,最近5年我国住房用地占房地产用地比例一直稳定在66%-68%之间,反映我国房地产用地比例正在由市场化配置趋于合理。
三季度,住宅地价上涨城市个数环比达到九成,同比超过八成;上报异常交易地块数量、平均溢价率及平均竞价轮次均明显上升,一些城市“高价地”频出。住宅用地市场引人关注,其趋热的根本原因并未改变,如货币环境依旧宽松,实体经济投资渠道不畅,部分产业资本转向地产领域,抬升了土地市场上的竞价实力。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