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日 星期
穿得像包子、唇干用舌舔、戴口罩御寒……
冬季养生误区大起底
记者 黄珊

  冬季气温降低,湿度小,人们为了适应冷的气候,就会采取一定的防御和保护措施,穿得厚厚的、冻僵之后立马烤火……这些生活中常见御寒方法,不见得对身体有益。那么,冬季养生最易犯的错误有哪些呢?记者日前进行了采访搜集。

  误区一:衣服穿得越多越暖和

  寒冷时节,市民刘婆婆每天都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里三层外三层。她认为,穿得越多越暖和。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衣服的保暖程度与衣服内空气层的厚度有关系,当一件一件衣服穿上后,空气层厚度随之增加,保暖性也就随之增大。但当空气层总厚度超过15毫米时,衣服内空气对流明显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

  另外,人如果穿衣过多过厚,会因热量大,致使皮肤血管扩张,从而增加了散热,反而降低了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误区二:冻后马上给手脚取暖

  从寒风呼啸的室外进入室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将冻僵的手脚放到取暖器旁取取暖。这样做虽然暂时感到舒服,但是在日后很容易生冻疮。

  正确的取暖方法是,在距取暖器不远的地方,将裸露的手脚互相搓擦,使手脚的温度自然回升,待皮肤表面变红时,再移到取暖器旁或放入热水中取暖。

  误区三:舌头舔嘴唇可防干裂

  市民小陈最近嘴唇总是出现干裂,她总是忍不住不断的用舌头舔嘴唇,以为这样可以湿润和舒服一些,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据了解,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里面含有淀粉酶等物质,比较黏稠,舔在嘴唇上,就好像抹了一层浆糊。水分蒸发完了,嘴唇会更干燥,更容易起“皮”。

  误区四:出门戴口罩可防感冒

  在冬天,有些人外出常常戴着口罩,以为这样可以防寒防感冒,其实这样并不科学。因为人的鼻腔及整个呼吸道均覆盖有许多黏膜,黏膜下又有微血管。

  当鼻子吸进冷空气,经过弯弯曲曲的管道,进入肺部时,已接近体温。人体的这种生理功能能通过锻炼得到增强,从而提高耐寒能力。要是整天戴口罩,鼻腔及整个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锻炼,稍微受寒就更容易感冒。

2014年1月3日 星期

第07版:卫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