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为家 爱生如子
——市人大代表陈利平的追光路
本报记者 丁婉莹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校长、人民满意的人大代表,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跟上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从教二十余载,陈利平深有感触。

  1998年,19岁的陈利平走上教学岗,任教于偏远山区。在山区任教的艰苦不仅没有使她退却,反倒坚定了她无怨无悔教书育人的决心。

  一晃26年过去,她从一名山村教师成长为久经历练的教学管理者、学科带头人,她的从教经历丰富精彩、教学成果丰硕扎实。

  在任崇阳三小副校长一职期间,陈利平坚持延续该校开展珠心算教育的传统,并大力提倡珠心算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同时让珠心算课程向“互联网+平板”迁移,积极开展Ipad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无纸化训练。

  其间,在全省无纸化比赛中该校屡获佳绩,学校被湖北省珠算协会、中国珠心算协会定为“珠心算教育实验学校”“全国珠心算教育教学实验区 ”。

  2022年,“咸宁市陈利平综合实践名师工作室”成立,她带领工作室成员在自我学习中提升、在听课评课中成长、在教研实践中进步,努力实现“一灯引千灯,灯灯相映”的愿景。

  这一年,她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咸宁市第六届人大代表。新的身份让她顿感肩上的责任更大了、担子更重了。“人大代表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说,为了孩子们,她勤当“引路人”,为了教育的发展、城市的进步,她乐当群众的“代言人”。

  陈利平任教的崇阳三小教联体是该县最大的教联体,羊角山脚下的大白校区则是崇阳三小教联体最大的分校。为加快教联体建设,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去年9月,陈利平主动请缨前往大白分校,负责该分校相关事务。

  大白分校原是白霓镇桥头村一所村小,近年来生源日渐萎缩。到岗后,陈利平积极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得知这里名人辈出,有明朝抗倭名将刘景韶、京剧名伶米应生、武汉大学首任校长王世杰等,她便倾力打造景韶校园文化,并大力推进大阅读活动,以文化人,以书育人。如今的大白校区已成为崇阳县文明校园、湖北省希望工程学校、全国乡村温馨校园。

  在大白校区任职的她,坚持每周去附近六个村家访、调研。期间她发现桥头村和龙泉村居民较多,但因缺乏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极不方便。于是她积极发挥人大代表的“代言”作用与崇阳县白霓镇人大代表联名撰写了《关于增设校车、开通白霓镇桥头村公交车的提议》,并主动与公交公司联系,目前桥头村和龙泉村均已通公交车。

  身为人大代表,陈利平多次为教育建言、为老百姓发声,不折不扣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

  26年来,陈利平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寒来暑往,始终如一。现在的她正带着身为“人大代表”的强烈责任感,笃定地在教育为民的道路上逐梦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