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之病理性脉象——中医四诊之切诊(二十二)
文晓芳 主治医师 咸宁麻塘中医医院病区副主任

  疾病在脉象上的反映,我们称之为病脉。病脉通常指超出正常生理变化范围以及个体生理特异的脉象。不同的病脉能反映出不同的病症。历史上,中医脉学著作如《脉经》《景岳全书》《濒湖脉学》等,都对脉象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描述。近代多从二十八脉的角度进行论述,这些脉象主要通过位、数、形、势四方面来体察。

  脉象的“位”指的是脉在皮肤下的深浅程度,如浮脉浅显于皮下,沉脉深沉于筋骨之间。脉象的“数”则指脉动的速率,如迟脉一息不足四至,数脉一息五、六至。脉象的“形”涉及脉管的粗细及其特殊形态,如芤脉似葱管。脉象的“势”则反映脉动的气势或力量,如势大有力为实,势小无力为虚。

  以下是部分脉象的分类与主病:

  (1)浮脉类:包括浮、洪、濡、散、芤、革六脉。浮脉轻取即得,主表证、虚证;洪脉极大,主里热证;濡脉浮而细软,主虚证、湿证;散脉浮散无根,主元气离散;芤脉浮大中空,主失血、伤阴;革脉浮而搏指,中空外坚,主亡血、失精等。

  (2)沉脉类:包括沉、伏、弱、牢四脉。沉脉轻取不应,重按乃得,主里证;伏脉重按始得,甚则伏而不见,主邪闭、厥证、痛极;弱脉极软而沉细,主气血阴阳俱虚证;牢脉沉按实大弦长,坚牢不移,主阴寒凝结、内实坚积。

  (3)迟脉类:包括迟、缓、涩、结四脉,脉动较慢,一息不足四到五至,故同归于一类。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寒证,亦可见于邪热结聚之里实热证。缓脉一息四至,来去缓怠,脉率稍慢于正常脉而快于迟脉,每分钟60-70次。主湿病,脾胃虚弱。涩脉脉形较细,其搏动往来迟滞艰涩,极不流利,脉律与脉力不匀,呈三五不调之状。主气滞、血瘀、痰食内停和精伤、血少。结脉脉来缓慢,时有中止,止无定数。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亦可见于气血虚衰等证。

  (4)数脉类:包括数、疾、促、动四脉,脉动较快,一息超过五至,故同归一类。数脉脉搏急促,一息五六次,约90-120次/分钟。主热证,也可见于里虚证。疾脉脉搏急疾,一息七八次,超过120次/分钟。主阳极阴竭、元气欲脱等危重病证。促脉脉搏急促,节律不齐,有不规则歇止。主阳盛实热、气血痰食停滞,也可见于脏气衰败。动脉脉形如豆,滑数有力,关部明显动摇。主痛证、惊证。

  (5)虚脉类:包括虚、细、微、代、短五脉,脉动应指无力,故归于一类。虚脉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虚脉亦是无力脉象的总称。主虚证,多为气血两虚。细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其脉象特征是脉道狭小,往来如线,但按之不绝,应指明显。主虚证或湿证。微脉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主气血大虚,阳气衰微。代脉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还。其脉象特征是脉势较软弱,脉律不齐,表现为有规则的歇止,歇止的时间较长。主脏气衰微,疼痛、惊恐、跌仆损伤等。短脉首尾俱短,常只显于关部,而在寸、尺两部多不显。主气虚或气郁等证。

  (6)实脉类:包括实、滑、弦、紧、长等五脉,脉动应指有力,故归于一类。实脉三部脉举按均充实有力,主实证。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主痰湿、食积和实热等病证。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疼痛、痰饮等,或胃气衰败。紧脉脉来绷急弹指,状如牵绳转索。主实寒证、疼痛、食积等。长脉首尾端直,超过本位。主阳证、热证、实证。